此時,已不是太祖高皇帝的時候了,一些奢靡之風,已經開始興起了。
眾臣見了這馬車,卻還是多不以為然,只覺得坐車,終究是商賈們才幹的事。
大臣和讀書人才擁有坐軟轎的權力,這等優越感,卻不是尋常人可以相比的。
張安世則是繼續道:“這馬車上,臣還讓人弄了一個剎車的系統,如此一來,若是一旦遇到了危險,便可提前採取措施,將速度降職最低。”
“還有這兒,這兒……”張安世道:“這叫彈黃,乃是匠人們,用鋼條捐出來的,也是底盤的一部分………”
張安世耐心地解釋:“這樣的馬車……比之從前的馬車,便利和舒適百倍,未來商行,打算建立一個造車的作坊,大規模地進行製造。只是眼下,橡膠尚且缺乏,無論是剎車、車輪等物,都有橡膠的需求,眼下能做的,就是將這馬車,再改進一二,等待時機成熟了。”
徐皇后看得雲裡霧裡。
而朱棣道:“此車可以試一試嗎?”
張安世便道:“可以的,只是陛下先觀賞完這展廳,臣稍後讓人安排。”
朱棣倒是對於新東西,抱有期待感,尤其是張安世如此隆重地介紹,因而滋生了興趣。
尾隨其後的百官們,卻有不少人覺得乏困,這一路步行而來,本就疲憊,且不少人對此,沒有太大的興趣。
張安世領著他們,轉悠了一圈,這裡其實多是民生用品。
逛了一圈之後,張安世又領朱棣至軍品展覽館,此處就更讓朱棣生出興趣來了。
其中除了各種精鋼打製的刀劍之外,便是五花八門的火銃,用途不一,還在此,擺了一門火炮。
一圈走下來,除了朱棣有著幾分津津有味,幾乎所有人都是叫苦不迭。
此時已至正午,張安世讓人安排了午膳。
尋常的大臣,自然是到一處地方吃,而朱棣和徐皇后,包括了隨來的太子以及太子妃張氏,則安排在了小廳裡。
張安世陪坐,朱棣道:“今日朕所見……倒覺得頗有幾分意思,只是……這些東西,為何要展示出來?”
張安世道:“因為裡頭所有的好東西,都會有一個專門的評委會,最後評出優劣,再根據它的優劣,授予獎金。”
“授予獎金?”朱棣來了興趣:“獎金多少?”
“第一名一個,三千兩紋銀。第二名兩個,兩千兩。還有第三名三個,一千兩。除此之外,還有優秀獎,則為二十名,三百兩。”
朱棣不禁大笑。
連一直都不坑聲,方才躲在大臣堆裡的太子朱高熾,也不禁輕輕拽了拽桌下張安世的袖擺,彷彿是在說:“不要胡鬧。”
張安世道:“陛下一定覺得可笑,這裡頭展示的,幾乎都是商會所造的東西,卻為何…還要評出獎來,發放獎金。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發錢嗎?”
朱棣便不笑了,他顯然聽出了張安世話裡的別具深意,故而道:“怎麼,你這是何意?”
張安世道:“其實……臣這叫立木為信,商行裡的匠人,至多不過三四千人而已,雖有不少能工巧匠,可我大明,軍民萬萬之數,能人異士,不知凡幾。臣其實就是鼓勵,那些能工巧匠,若是能製出了什麼好東西,也願意在來年的展覽會上,展示出來,往後這展覽會,可不只展覽商會的東西。這展示,對他們有兩個好處,其一便是若是想法好,有獨創性,便可獲得獎金。這其二嘛,則是不少匠人,雖有好的想法,能製出稀罕物,可奈何他們手頭沒有金銀,無法進行生產,放在這裡展示,便可讓更多商賈看到,或許可以促成他們之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