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最後總結道:“趙王殿下有魄力。”
這爪哇國,其實是在現在所稱的婆羅州一帶,乃後世馬來、印尼、汶萊三地的交接,都臨爪哇海域,這整個海域,其實都可稱之為爪哇。
朱棣頷首道:“既如此,那麼朕準了,趙王乃朕兒子,除趙王三衛之外,朕再賜一支衛隊隨行,再賜糧草,軍械、火器、醫藥……等等,總而言之,一切都要滿足趙王所需。”
趙王朱高燧便道:“兒臣謝恩。”
他顯得感激涕零的樣子。
朱棣雖說對這個兒子有所失望,可終究還是有些不捨,卻還是硬起了心腸。
兒子長大了,與其留在大明,不如放手讓他振翅高飛。
朕當初,不也是被太祖高皇帝,丟去了北平,深入去大漠中與韃靼人作戰嗎?
朕可以,那麼趙王一定也可以。
可一旁的解縉,整個人都懵了。
這是怎麼回事?
他一時無法分辨,也不敢輕易開口。
可當陛下竟是直接敲定了這件事,讓他有些急了。
解縉勉強地繼續保持著臉上的微笑,道:“陛下,趙王殿下大病初癒,便要就藩,是否不合適?”
朱棣抬頭,笑吟吟地看著解縉道:“那麼依解卿,以為如何呢?”
“這……”解縉道:“不如先養病再說。”
朱棣感慨道:“解卿真是細緻啊。趙王,你如何看呢?”
朱高燧道:“解公心疼兒臣,可兒臣卻以為,還是及早成行為好。兒臣的病,已經養得差不多了。如今,只盼及早往爪哇,出鎮此處水道,為父皇分憂。”
解縉:“……”
朱高燧接著道:“只是兒臣向來魯莽,兒臣擔心,一旦去了爪哇,無人約束,兒臣難免得意忘形,兒臣自知自己頗有幾分勇力,可未來出謀劃策,還有教化土人百姓,卻需有人鼎力支援為好。”
朱棣道:“是嗎?朕可以讓大臣陪你一道出鎮。”
這是早就商議好了的,於是父子二人都很默契地對答如流。
朱高燧道:“只是……兒臣怕大臣不肯。”
朱棣便道:“那你有何策?”
“兒臣在朝中,有一些朋友,他們與兒臣相交甚厚,可謂是過命的交情,若是請他們去,恰好成了兒臣的朋友之義。也免得召了其他人,他們不肯,兒臣也不自在。”
朱棣笑道:“這個好辦,朕也準了,你要帶哪些朋友去,但管說便是。”
“兒臣……這裡有個名錄。”說著,朱高燧從袖裡,掏出了一個簿子來。
好傢伙……張安世看著朱高燧掏出來的簿子,眼睛都直了。
趙王這傢伙,朋友真不少啊!
朱高燧道:“這擬列的人員,都與兒臣交厚,雖非一母同胞,卻也算是異性兄弟。若有他們伴行,定可助兒臣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