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百官依舊沒有應答,朱棣拂袖道:“罷了,錦衣衛來查辦吧。爾等退下。”
只是此時,張安世被留了下來。
朱棣則已擺駕至文樓,他看了張安世一眼,道:“那些商船,究竟從何而來?”
張安世道:“或許是有人走私。”
“走私?”朱棣頷首:“或有可能,鄧健所言,規模不小,若是規模不小,怎麼可以做到此前沒有任何的風聲呢?”
張安世道:“會不會是海禁鬆弛的緣故?”
朱棣搖頭:“你啊,真是湖塗,自太祖高皇帝禁海以。(本章未完!
第二百三十一章:千秋功業
&n ”
說罷,朱棣凝視張安世,慢悠悠地道:“看來你這個小子,也有天真的地方。”
張安世道:“請陛下明示。”
朱棣道:“朕頒佈了這麼多的旨意,還有太祖高皇帝,頒佈了這麼多旨意,朕來問你,都嚴格實行了嗎?”
張安世道:“這……”
朱棣道:“朕實話說吧,有的實行了,有的卻形同一紙空文,譬如太祖高皇帝,下旨嚴厲申飭生員言事。來,朕問你,我大明,可有不言事的生員?”
張安世有些繃不住了,說實話,所謂不言事,就是不讓他們妄言國家大事,教他們安心讀書。
不過根據張安世的判斷,不言事的生員,他還真沒有看見過。
朱棣此時又道:“照理來說,妄言國事,是要革去功名的,可朕問你,各省的學政,各縣的教諭,可曾處罰過一個生員?”
張安世搖頭:“沒……沒聽說過。”
朱棣頷首:“這便是了。可反過來,這海禁之策,太祖高皇帝頒佈下了旨意,下頭的執行,卻十分的嚴格,但有百姓下海亦或者私自造船者,無不是立即海捕,迅速拿問,每年這樣的桉子,擺在朕桉頭的,沒有一百,那也有八十件,照理來說,下頭州縣執行的如此的嚴格,朕還以為……這海禁之策,如此貫徹執行下去,必不會有寸板下海。”
聽到這裡,張安世已經恍然大悟:“噢,臣明白啦,執行的如此嚴格,是因為……各州縣……都十分重視海禁,對犯禁的百姓,無一不是嚴懲不貸。既然百姓們下不得海,那商船如何而來……陛下……會不會是……”
朱棣道:“你是不是想說,之所以下頭的人,執行海禁嚴格,是因為……見不得別人下海,可自個兒……卻在海上謀取暴利?”
張安世道:“這是陛下說的,不是臣說的。”
朱棣又氣又惱:“你這狡猾的傢伙。”
張安世道:“可終究這也只是判斷而已,未必能當真。”
朱棣點頭:“是啊,若真如此,那就太可怕了。為何這些事,這麼多年來,無人報知?又或者是如鄧健所言的話,這麼大規模的船隊,需要無數的人力物力,還需有避風的港灣,更得僱傭大量的人手,這可是再許多人的眼皮子底下乾的事,不是小偷小摸,也不是那些見不得光的買賣……朕還不信,不會有人報朕。”
張安世下意識地點頭:“是啊,鄧健所言的規模,是不可能沒動靜的。”
“除非……”朱棣道:“這州縣上上下下,還有許多人,都被收買了。”
張安世笑了笑道:“不至於,不至於,這麼多人呢,收買得完嗎?陛下不可太悲觀,臣回頭問問鄧健,是不是有虛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