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一百五十六章:天降橫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六章:天降橫財 (1 / 7)

在所有人的認知之中。

這安南和其他的蠻荒之地沒有什麼不同。

充其量就是一個小號的北元罷了。

居然有兩百萬多石糧,實在難以想象。

而大明對於安南的認知,其實還停留在幾百年之前。

倒是頗有一些像是漢朝人對江南的印象。

漢朝時的江南,因為那裡丘陵和山巒眾多,再加上到處都是水,北方人進入南方之後,往往無法適應環境。

再加上那個時候生產力低下,江南沒有得到開發,因此,人們對於江南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蠻荒的概念,而當時的產糧區域,主要是在關中和關東的平原。

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即是如此。

可隨著生產力的增加,南方開始進入了大開發之後,再加上幾次北方南渡,大量的北方漢人進入南方,新的農業技術得到了應用,這江南就成了魚米之鄉,糧產量直接反超北方。

安南也是如此,在當初中央王朝統治交趾四郡的時候,這裡是以荒蕪而聞名。

在宋朝的時候,安南、占城、真臘也盛產稻米,可由於耕作粗放,無灌溉設施,稻米任其自然生長,所以糧產量較低。

可隨著安南等地逐漸安定,吸收了一部分北方的灌溉和開墾技術之後,憑藉著優良的地理環境以及肥沃的土地,安南糧產量高的驚人。

“這……這些糧哪裡來的?”朱高熾先是大驚。他在戶部,大抵知道,朝廷每年能收上來的糧,大致也在一千萬石上下,一個安南,竟有兩百三十萬石,這已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了。

張安世看一眼朱棣。

朱棣道:“張安世說罷。”

張安世這才道:“安南盛產稻米,有四成的土地,可產兩季稻,而有六成的土地,可產三季稻。”

此言一出,眾臣譁然。

三季稻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年可收割三次!

同樣一畝地,你春天播種秋天收割,人家卻可一個季節就收割一次,這產量……等於直接翻了三倍。

在大明,比較肥沃的土地,也至多隻能收割兩季,而這幾乎已經是極限了。

只見張安世又道:“何況……從這奏報上來看,安南雖然山地眾多,可國中南北……都有一處平原,其稻田的規模,絕不下於南直隸。”

朱高熾驚異地道:“南直隸耕地乃天下之最,這安南竟比南直隸還多?”

“還多三成。”張安世道:“這還只是保守的估計,畢竟這是安南陳朝陳睿宗時期,攻佔了占城國,一統安南南北之後的耕地記錄,這些年……怕也有一些土地被開發了出來。”

張安世怕自家姐夫不信,又道:“此次,我們進兵速度極快,拿下升龍的時候,這安南的糧倉統統都是滿的,若是照他們自己的計算,其實每年能上繳的田賦,在一百九十萬石上下。”

每年……一百九十萬石。

“比南直隸還多?”

這南直隸……在明朝的時候,規模比許多行省要大的多,相當於後世江蘇加上上海,再加上安徽的人口和麵積。

每年朝廷能在此徵收到的糧,比號稱魚米之鄉的江西和浙江加起來還要多的多,可謂是天下之冠。

可現在,南直隸的糧賦卻還不如安南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