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的好,生活就像xx,如果不能反抗,那就學會享受好了。
那孔武有力的護衛揹著張安世,不久之後出現在一處小巷,張安世鑽出來。
護衛凝視了張安世一眼,突然道:“以後不要在他面前亂嚼舌根,有些人,是你惹不起的。”
張安世拍拍身上的塵土:“還不知道誰惹不起誰呢!”
拍拍屁股,直接走了。
留下那護衛,風中凌亂。
…………
張安世正在回家的路上,不過這時的張家,已是亂成了一鍋粥。
張安世是溜出去的,鄧健當時興沖沖地跑來打算好好教一教張安世該怎麼在宮廷之中進用膳食,結果人不見了。
而那位翰林侍講楊士奇,正好今日也趕了來,預備了一些關於四書五經的功課,打算好好給張安世補補課。
結果人到了之後……卻發現那位張家少爺連個鬼影都不見。
楊士奇端坐在堂裡,鄧健則很尷尬,一次次對楊士奇說:“過一會兒,張公子就會回來,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來,楊侍講,您喝口茶,喝口茶。”
於是,在楊士奇戰術性的用喝茶掩飾自己的尷尬無數遍,同時跑了七八次茅坑之後,張安世帶著一身的酒氣回來了。
楊士奇的臉色很糟糕,來之前,本來得到了太子的授意,他還是挺愉快的,畢竟自己區區一個侍講,能得太子的青睞,實在三生有幸。
當然,這其實和楊士奇的出身有關係。
楊士奇自幼家貧,早早死了父親,母親改嫁,繼父對他倒是不錯,可是很快也死了。
於是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他靠著給人做教書先生謀生。
明初的時候,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於是在貴人的舉薦之下,楊士奇才得以入朝為官。
也就是說,楊士奇並不是正經科舉入仕的官員,這一點在太祖高皇帝的時候,倒還沒什麼,可大明立國已經數十年之後,這就成了一個巨大的軟肋了。
楊士奇的宦海生涯並不好,那些正途出身的進士們瞧不起他,而他出身貧寒,雖然偶有人看重他,可畢竟沒有真正的朝廷重臣青睞,更無所謂同鄉、同年之類的關係。
因此,他在永樂朝初年,不過是個透明人。
此時他才想到,難怪太子讓他來教導這位張公子,敢情是好事輪不上,壞事讓他來背鍋啊。
楊士奇與張安世見禮。
張安世聽說楊士奇來了,居然很熱情:“來來來,楊侍講,久聞大名,咱們坐下,楊侍講吃了嗎?”
楊士奇聽到張安世說久仰大名四個字,心裡無奈的苦笑。
若是別人久仰倒也罷了,你來久仰……哎……走黴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