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4章 ARM (1 / 8)

自己這一世的導師孫立強教授,作為業內知名的晶片工作從業研究者之一,在晶片設計方面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像他們這種知名研究者,行業內的人一聽名字,就知道他是復華大學電子科研研究所的人,但實際上卻並不拘泥於學校。

復華的電子系不弱,但那是大學與大學之間相比。

大家比的是學術成果,教學質量等等,是一個綜合的判定比較。但這裡面不包括研發。

研究出來的成果,是可以被包括進學術領域。

但卻又可以獨立出來。

就比如一款新的晶片,連路遙這種重生之人,都只能花一整年的時間才搞出來一款射頻晶片最基礎不過的理論模型。而如果真正要從0開始設計一款晶片,目前而言,大學鮮少具備這種能力。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很貴。

如果你一款晶片採用ARM架構,那麼CPUARM架構需要授權費,GPU採用的MALI也需要授權費。這些授權費就是天價,並且還需要去找類似臺積電這種來加工。

更別提晶片設計完後,拿去做實驗論證是否可行的流片,一次加工費就要幾百萬美元。

所以,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晶片研究沒有錢,是玩不轉的。

比如華為,它可以一年往裡面投入一兩百億,光是這個研發,一個教授的實驗團隊向學校申請……簡直是天方夜譚。

所以,行業內的大多數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和所有高科技學校的關係都很不錯。

每年甚至要花費幾百萬,專門成立公關部門,來鞏固和這些學校的關係,為的就是能搭建,或者說加強雙方的合作。

把大學裡的這些精英研究者聘請過來,成為公司的助力。

公司出錢,學校出人。

大抵,是這麼一種合作模式。

尤其是孫教授這種精英,不誇張的說,可能某個公司的研究部門裡就有他曾經的學生。

而學生遇到問題,搖人搖到自己的老恩師,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所以,這種知名教授,基本上都和這些具備研發能力的公司有著非常好的合作關係。

路遙前世的導師也是如此,每年,導師都帶著他們幾個師兄弟去各種會議,或者學術講座,亦或者是某個公司在年底時舉辦的招待晚宴。

連吃帶喝帶玩帶拿……

雖然聽上去不咋地,但實際上路遙他們幾個師兄弟在後來也都在導師的介紹下,和這些科研公司搭接上了非常良好的合作關係。

導師也會帶著他們在對方的專案裡攻關。

取得成果後,學術成果拿走,經濟效益按照合同來分。

並且這種專案一般都是和研究所簽訂合同,研究所也會獲得經濟效益,導師也有獎金,可以說是三方共贏。

可笑的是路遙前世還看過各種各樣的軟文,對比什麼國內的研究環境多差,國外多好。什麼國內的研究者普遍收入不過萬,外國人一個月拿兩三萬美元云云……

看的直讓人發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