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吧。這例子之前也跟璃姐說過,初姐,你想想看,這是一枚導彈。”
路遙拿著自己的筷子,橫在了半空中。
接著另一隻手又拿起了一個生煎包:
“這是衛星。”
“嗯,然後呢?”
“導彈要打……比如說打到你的粥,衛星就會給它傳送你這杯粥的定位,告訴導彈,你的粥在哪裡。射頻晶片呢,它就像是一個訊號收發器,它,對生煎包,也就是衛星提問:粥在哪。
衛星告訴它:粥在這邊,你往左走一公里,然後再往右三十米,下墜,對,就是那。這是工作原理。
但……你就把這種訊號想象成聲音,聲音的傳播速度,是有限的,我說話,你得聽到後,才能給我回應,對不對?
那麼,問題來了。普通的射頻晶片每次開口說話問衛星座標訊號在哪,衛星聽到了後告訴它粥的位置。導彈聽到後,再調整位置。這一來一回,假設需要兩秒鐘。
這兩秒鐘的時間裡,可能,它在最終落點上面,因為這兩秒鐘的時間反饋,就會產生……比如一百米的誤差。這誤差是怎麼產生的?”
“因為導彈問衛星,衛星迴復它而產生的。”
“沒錯,但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縮短到1秒,0.5秒,乃至0.1秒呢?導彈問衛星粥在哪,衛星在0.1秒中給出了回覆。會發生什麼?”
“誤差會變小……導彈打擊的地方也會更精確。”
“沒錯。”
見她已經懂了原理,路遙便點點頭:
“這就是射頻晶片所起到的作用……當然了,這只是最簡單的比喻。實際上真要運用起來,它要處理的東西會非常多,比如噪聲、比如訊號強度、精確性等等。它是一個龐大而系統化的整合體,而我現在設計的,就是這樣一種……模型。透過多個部件繼承到模型上面,實現導彈問衛星粥在哪,衛星告訴它所需要的時間僅僅需要0.1秒……嗯,大概就是這意思。”
這個話題,是徐若初先開的頭。
大家一起吃早餐時,她問路遙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昨天的狀態會那麼差的時候,路遙給出“我在做射頻晶片的一個大模型”時,看著她那茫然的模樣給舉出的例子。
路遙說的射頻晶片的工作原理很直白,通俗易懂。
但……徐若初明白,往往越簡單的東西,其實也就越複雜。
在弄懂了路遙在做什麼後,她忍不住問道:
“那你這個很難麼?”
“……很難。”
路遙再次點頭:
“這還只是前期工作。就這麼說吧,我現在相當於在畫草圖。只有草圖出來了,我們才能根據圖紙去做實物。實物沒有草圖的標註尺寸,肯定不行。但草圖呢,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尤其是這個模型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現有的ibis模型,要有一部分需要自己來架設。所以……所有的引數,都要重新來校準。所有的邏輯序列都要從0開始,它很複雜,工作量很大……很燒腦,這也是為什麼昨天你和我說的事情我統統不記得的主要原因。”
聽到這話,徐若初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又問道:
“那你為什麼不找別人來幫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