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真沒想過錄音竟然是這樣一種辛苦的活。
他已經唱了五遍了,連嗓子都開始有些變啞時,被對方直接給叫停了。
“好,你們先休息一下。出來聽聽剛才那一遍的效果。”
已經從李達嘴裡得知了徐公子這位吉他手“背景挺大”的吳夢齊說道。
幾個人這才摘掉了耳機,走了出來。
路遙出來後就開始灌水,剛才那一瓶早就喝乾淨了。
而李達也直接介紹起了吳夢齊。
幾個人一聽……原來這壓根不是陌生人,而是音樂圈的製作人大神之一,立刻變得有些拘謹了起來。
而吳夢齊自然也沒擺什麼架子,只是說道:
“我們先來聽一遍你們剛才錄的效果,我說下大家的優缺點,然後一會兒樂器錄音時,著重更改一下。也請大家聽聽我對這首歌的看法,怎麼樣?”
幾個“小萌新”下意識的點頭。
很快,音樂聲響起。
“這一遍,是你們發揮最穩定的一遍……”
跟隨著音樂,吳夢齊開始講述起了自己的看法。
從理解層次上,他其實和樂隊的大家認知是一樣的。
那就是這首輕搖滾風的歌,要有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尤其是得知了這首歌的歌名只是簡簡單單的《鮮花》後,更是覺得如此。
聯動著歌詞,以及節奏,找到了“生命力”的主題後,那麼一切的音樂風格都可以開始朝著這個大命題方向來靠攏。
“貝斯手,剛才我要求了你把貝斯底音要更強一些,你現在來聽……底音加強後,你想象一下,一顆種子埋在土壤裡,你的底音就像是種子的生命力,在泥土裡湧動。怎麼樣?有沒有這種感覺?”
“鼓手,之所以讓你大膽一些,原因就是這種磅礴感。我們說的磅礴不單指廣義上的大,它更像是春天的驚雷。雷聲出現,驚蟄而鳴……”
“大家的和聲還不是很對。這裡我覺得要有一種敘事詩一樣的感覺……”
得承認,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吳夢齊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些人是野路子,所以沒有任何很專業化的糾正,除了每個樂器演奏者都必備的樂理知識外,他更多的是用一種形象比擬,透過唯心的角度,讓大家感受到這首歌的情感。
這樣的缺點就是需要試錯成本。每個人對這些話的理解不同,可能需要很久才能理解這番話的意思。
但優點就是話足夠直白。
能給出缺陷改進的方向。
這下……所有人都服氣了。
人家說的好理解,也知道了自己錯在哪。並且跟著音樂去聽的時候,也同樣能很直觀的感受到自己的錯誤。
好像一下子思路就開啟了。
有種醍醐灌頂的通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