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給自己定的計劃,就是一個“成長型天才”。
他需要在合理的接觸到了電子晶片產業知識後,由淺入深的在這個平臺中,一點點的綻放自己的光芒。
就如同他現在寫的這篇,打算投稿在未來學校校內刊上的文章一樣。
前世的研究工作中,他發了不少論文,很明白“混臉熟”的好處。
先從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文章做起,這樣可以代表自己對電子半導體行業的關注。緊接著,從一些“小天才”的文章上汲取到合適的金身,一步一步成長,最後完成階段性的跳躍。
這才是正確的晉升之道。
否則讓他現在一封信寄給專案才剛剛立項,還毫無頭緒的海思公司,告訴他們選擇MAIL不要選GC4000……等待他的絕對不會是什麼求賢若渴的待遇,而是國安的鐵籠子了。
而眼前這篇論文,說好寫,也好寫。
天朝從2000年開始,每年的電子晶片進口額都在增長。而2010年這個節骨眼更是誇張,要是自己沒記錯的話,今年的進口額,好像接近1600億美元,增長了接近百分之33。
這個數字是很誇張的,同時,國家主導下,各大省都在籌備自己的資訊科技工業園。
雖然這個專案在今後會證明,沒有一個密集產業鏈配套,以及高額投入,註定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從這些利好策略能看得出來,國家其實很重視電子半導體行業的技術增長。
只不過,這個產業要求的技術人才門檻高,所以普通人不怎麼知道而已。
路遙的打算也很簡單,他這篇文章,就是要站在一個“剛來的”後進之人角度,描述下自己對未來天朝半導體產業的信心,與事業前景。
描寫的越純粹越好。
越純粹、嚮往,越符合他這個未來大一新生的特性。
可同樣的,在遣詞造句上,要具備一定的引導性。
比如……
“無論是PC端的X86架構,還是移動端的ARM架構,雖然我國現在自主研究的能力還不完善,但因特爾,英國ACORN公司這些成熟的公司已經具備相當完善的技術。我們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與他們的合作相得益彰……”
他看著螢幕上自己敲出來的這行字,忽然有些想笑。
怎麼看怎麼覺得自己在說“外國的空氣有多甜”……
但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也就在此。
他要用褒獎的語氣,說出來電子半導體行業的危機感。
這樣會很符合學生天真的想法。
而且這種文章也沒什麼技術門檻,裡面的一些引數只需要百度一下就能知道。不會涉密,但一般非從業者也寫不出來。
有沒有技術含量不提,可作為一個初入門的學生,這篇文章絕對夠資格以大一新生看待電子半導體的視角,入選校刊了。
什麼?你問路遙為什麼如此篤定?
很簡單啊,他前世在學校就做過稽核校刊文章的工作。
對於本科、研究生兩個群體,校刊文章的稽核尺度,他很清楚。
至少在電大是這樣的。
作為以後校刊上的常客,這樣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作為敲門磚……簡直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