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事情波卡頭領還很驕傲:“我們部落是眾神眷戀的部落,去年我們只有兩個被詛咒的孩子,在南方有個亞諾瑪米部落,他們去年有九十八個孩子被他們的母親殺死!那就是一個被詛咒的部落!”
這個事情蕭鵬倒是聽說過,在巴西目前正在對一份禁止殺嬰的法案草案展開辯論,這個法案被稱作為‘穆瓦基’法案,但是在執行上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不少人認為這是土著人的生活方式,不能用別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它們,部落的文化差異應該得到尊重。
現在亞馬遜的開發是無可避免的,而如何在亞馬遜的開發和對這些原住民部落如何保護,就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到底是和這些部落接觸才能庇護並保佑他們,還是說最好的做法是所謂的‘不接觸政策’,保護他們的保留區域但是不跟他們接觸?這已經快要吵翻天了。
畢竟任何接觸,無論立意是多麼的善良偉大,都可能造成意料之外的糟糕後果,比如引入疾病傳染源或者文化汙染物之類。
舉個簡單的例子,蘇魯瓦哈部落的成年人武器還是石刀木工木矛,鐵器對他們來說都是極為稀罕的物品,現在卻多了個不鏽鋼飯盆。這對他們的生活能沒有影響麼?
《國家地理》就曾經贊助過一個專案,到了今天一直都在執行,叫做‘孤立部落計劃’,他們是一群所謂的‘應用人類學家’(都不知道幹嘛滴),以精確科技追蹤並且測量亞馬遜某些最偏遠的森林地區裡的原住民民族族群的大小和健康狀況。就是利用衛星影像來辨識並且測量原住民族群的相對健康狀況。
他們的判斷依據是根據原住民開墾的‘查克拉’和為了搭建住處開墾出來的空地的大小來判斷部落的規模,然後來判斷這個部落到底是小到‘無法再發育成長’,還是健康到無須外人插手,自己可以照顧自己。
但是這個計劃又被另外一幫叫做‘國際生存者’組織的人嚴格抵制。他們認為這‘孤立部落計劃’是將那些孤立部落推入極大險境之中,這麼做是為了給那些在巴西的多國企業和農業企業的利益服務。而這些企業最想要的就是探索並且剝削那些未被開發的領土。
兩邊天天吵來吵去,而就在他們這些人動嘴皮子的時候,亞馬遜雨林越來越小,土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困難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在這蘇魯瓦哈部落,人們倒真的不為溫飽擔憂。他們選擇這裡建立自己的部落是有原因的這裡實在是食物豐富。
這裡人最喜歡的食物,是一種叫做‘卡拉查瑪’的魚和車前草做成的一道名為‘麥託’的美食。‘卡拉查瑪’魚其實在華夏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清道夫。幾乎每一個養過熱帶魚的人都知道那玩意。
呃,說到‘清道夫’魚,拜那些腦殘放生者的福,那又是一種在華夏南方氾濫成災的魚。是危害生態平衡的危險物種。
這玩意可真不是什麼好東西,很多人養一條清道夫,說是能清潔魚缸,其實這純屬扯淡,清道夫魚壓根就米有打掃垃圾這個功能!只要魚缸裡有魚食,它是絕對不會吃水藻的,而且就算吃水藻也吃不了多少。而且這傢伙不但不清理魚缸,還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會攻擊任何比它遊得慢的魚,不管是比它大的還是比他小的,特別是有魚生病的時候。他就是上去吸吸吸,不管是其它物種還是同類。
因為這種魚的存在,南方很多河流本地原生魚類滅絕殆盡這傢伙一天就能吃五千以上的魚卵。南方很多河流已經看不到本土魚類,都讓這傢伙給禍害了!
最可恨的是,聞名世界的華夏吃貨對這魚辦法也不多,因為這是外骨骼魚,外面一層硬殼,所以吃起來非常彆扭,只能眼睜睜瞅著這魚在華夏氾濫。
一個是當年的魚販子,從南美帶回華夏什麼鱷龜、巴西龜、清道夫魚、水虎魚這樣的所謂‘高階寵物’謀取暴利;再加上那些腦殘沒事玩‘放生’,什麼東西禍害大放什麼。這些人對華夏生態平衡破壞做出的‘貢獻’,槍斃半小時都不帶解恨的。
但是這魚在這亞馬遜土著眼裡,倒真是好東西,是難得的美食。也是他們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而且跟其他魚比較起來,這種魚遊得慢,也是最容易捕撈的魚。蘇魯瓦哈的孩子們幾乎天天都在河邊,除了戲水玩耍之外,就是捕捉這種魚拿回家吃。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蘇魯瓦哈人捕魚可不是用什麼漁網之類的,他們的工具還止步於石器時代呢。。。。。。
他們捕魚靠的是。。。。。。一堆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