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呸呸呸呸呸!”楊猛的吃了一口猴麵包果,根本就沒往下嚥,直接就吐了起來。
“給我點水!這玩意是特麼人吃的麼?”楊猛接過蕭鵬遞過來的礦泉水,狠狠地喝了一大口漱口。
蕭鵬看著手裡的猴麵包果,外面一層硬殼,乍一看還以為是小椰子,裡面是金黃色的塊狀果肉。蕭鵬用手指挖起一小塊嚐了嚐,呃,像是吃壞掉了的麵包粉,又酸又幹。裡面還夾著顆粒狀的種子,那味道是要多難吃有多難吃。
拉法看著兩人的表情聳了聳肩:“這猴麵包樹是‘生命之樹’是沒錯的,但是不是餓極了我們真不會吃它。畢竟味道實在是太差了。”
蕭鵬聽後笑道:“知足吧你,你們飢餓的時候還能找到猴麵包樹,幾十年前我們那裡飢餓的時候可找不到這樣的果腹食物,甚至有人會吃‘樹皮’‘草根’‘觀音土’充飢。”
現在很多活在幸福生活裡的孩子,可能不能相信人怎麼會餓到吃‘樹皮’‘草根’‘觀音土’的地步,但是這些事情是真的存在的。
當然,很多人印象中這樹皮草根怎麼吃?人能嚼得動麼?其實這是個誤區,那樹皮和草根可不是放在水裡煮爛了吃的東西,也不是隨便就可以吃的,要經過一系列加工後才能吃。真以為以前的人們傻?哦,動物都不吃的東西人會不知道能不能吃?
畢竟草根樹皮裡有纖維素,但是人體是無法吸收消化木質纖維素的。所以想要吃樹皮草根,也不是個簡單的事。
這樹皮草根可不是跟大家想的那樣,餓了好幾天後才想起來吃的玩意,在荒年的時候,把榆樹的皮曬乾後,用石碾子軋。把樹皮裡面的粉軋出來後,然後過蘿,把不能研碎的韌皮部裡的長纖維扔掉。剩下的樹皮碾出來的面可以做米湯麵糊吃。其實這種吃法不光華夏有,直到幾十年前歐洲還有鋸末麵包。
不過這也要樹皮才行,有時候碰到真正的大荒之年,那叫一個赤地千里,什麼樹皮草根也找不到,‘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古書裡是‘析骨而爨’cuan)的事情都有發生過,那時候怎麼辦呢?
現在人開玩笑時候往往會說,什麼現在‘窮的只能吃土’了。
其實過去苦難人民在大災之年給逼急了,還真的是在吃土!
而他們吃的就是‘觀音土’,也就是俗稱為‘白泥巴’的高嶺土!
這觀音土裡沒有任何營養,而且即難消化,一般人吃後會感到飢渴,從大量飲水甚至活活撐死!
哪怕沒有撐死,人也會因為缺乏營養而死去,而且死相極其難看,全身浮腫不堪。
可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人們受到良好教育,知道這觀音土不僅毫無營養價值,吃了還有可能會死人。但是原來呢?饑民可不知道這些!他們可不知道食物裡還有什麼營養元素才能讓他們活下去,他們只是看著這東西像麵粉,吃過之後肚子能填的飽飽的,很久都不會餓。恐怕無數的饑民臨死前都會想如果沒有那點觀音土,早就被餓死了。
蕭鵬有一次在網上看到有人就在出售觀音土,價格還不便宜!而且還真有人好奇買下來吃了,說什麼口感細膩,就是沒什麼味道,加了點鹽做成泥球吃味道就好多了。
可是這玩意吃的時候容易,可是根本排不出來!這尼瑪就叫做自己作死。
相比較來說非洲人可是幸福的多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非洲地處非常乾旱,所以農業不發達,導致非洲經常出現饑荒。
可是事實上呢?還真不是這樣,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非洲,蕭鵬腦子裡只能想到‘富饒’兩個字。
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之外,基本都不是乾旱的地方。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從塞內加爾到索馬利亞劃出一條直線,那絕對不是乾旱的地方!甚至比華夏的氣候還要好!這裡也是非洲的精華區域,非洲大多數人口也集中在這些地方。
就好像我們看新聞,說什麼非洲人在華夏中暑人們就樂的不行了,拜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氣候真的比華夏好太多了!
因為這些地方屬於熱帶所以沒什麼很分明的四季,對非洲人來說,一年只有兩季:雨季和旱季。
而在這裡,只要氣候穩定,幾乎是不可能出現任何形式的饑荒!
在很多人印象裡,非洲的旱季就是BBC紀錄片裡那種把土地都曬裂的旱季。其實除了撒哈拉和南非一線的土地,這樣的情況真不多,他們的雨季就類似於揚州梅雨,天天下個一兩次,而旱季也就像咱們的秋天,少雨氣候溫和,所以非洲兄弟到華夏來中暑?一點也不奇怪!他們生活的氣候環境,真比華夏好太多了!
最關鍵的是,這裡不止氣候好,而且土地肥沃!一年從頭到尾都可以種植!在這裡土地特容易收穫糧食和莊稼,非洲當地人怎麼種植莊稼?婦女拿個尖嘴鋤,‘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等著收穫了。連翻地都不需要,因為這裡的土地都很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