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老闆!吃飯了!”趙嬸招呼正坐在遊戲間裡玩遊戲的蕭鵬和楊猛道。
蕭鵬把遊戲機手柄往地上一扔:“楊猛,三十七比二,你水平就不能提高點?”
楊猛憤憤說道:“你懂個屁!老子這叫屢敗屢戰!媽的下次不玩《鐵拳》了,換個別的玩!”
蕭鵬樂了:“吆,你還學曾國潘呢?‘還屢敗屢戰’?”
楊猛聳聳肩:“擇其善者而從之,曾國藩值得一學。”
蕭鵬哭笑不得:“我靠,猛子哥,你是我親哥,咱好好說話,這話從你嘴裡說出來真心很彆扭!”
關於這‘屢敗屢戰’的典故,到現在也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曾國潘所說,而且就算是真出自那個時期,也不能確定到底是曾國藩還是李元度說的,但是這句話真的很有意思。
‘屢戰屢敗’強調的是每次戰鬥都失敗,成了常敗將軍;而‘屢敗屢戰’強調的則是自己的忠心和作戰的勇氣,讓人感覺雖敗猶榮。
這就是所謂說話的藝術。
關於曾國潘這人的評價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儒家思想的傳承人,真正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有人說他是殺人惡魔,攻打太平天國,光南京一城,屠五十多萬,安慶一城,屠一百多萬,其他城未記,是當時朝廷忠實的走狗。。。。。。
但是如果說,真讓蕭鵬落在荒島上,只准帶一本書去讀,蕭鵬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曾國潘家書》!
不管怎麼說,曾家歷史一百多年,沒出一個紈絝子弟,就衝這一點,就不得不讓人敬佩。
當年曾國藩臨死時在遺囑上留下四句話,堪稱教育子女的典範。
其一是要求子女‘慎獨則心裡平靜’。這自我修養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正如孟子說做人要‘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心。’曾國藩也強烈要求子孫後代修心養性。
其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要求後代對任何人都崇敬有加,事無大小各色人等都要恭敬有加,這樣的話沒有什麼事是辦不成的。
第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人只知道謀取私利,對萬物不加愛護,那是與大義相違背的。擁有高官厚祿的同時就是有了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責任。
其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要求後代飲食享受與自己每天勞動出的力相同。而不是遊手好閒好逸懶做。
這曾家就在這四條家訓之下,傳承至今。
很多人以為曾國潘這都屬於前清時期的人物了,他的家族能有什麼多大能量?
殊不知,現實中時至今日,曾家堪稱華夏第一望族。他的子孫後代中出了無數名人,連國家領導人都是他的後代!比如俞某聲祖上就是曾國藩的孫女。。。。。。(可以自行搜尋曾國潘家譜,名單上的很多人會嚇你一跳。從他那裡算,甚至連蔣校長和毛爺爺都能算上沾親帶故。。。。。。)
而曾家的直系後代,現在則在藝術、教育、文化、農業、科研等領域,紛紛佔據一席之地。不得不說,這所謂的‘門風’真的很重要!
古人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正是這個意思。孩子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今後的成就。
就像現在為什麼男女結婚要雙方家長見面?其實也就是心裡有個底,一般看到孩子什麼樣,就能想到父母什麼樣了。同樣,看到父母什麼樣,孩子一般也就什麼樣了。
當然,肯定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但是那還是少數除非你是看影視劇,那裡面這樣人很多。你不信看看去,一般電視劇裡,什麼暴躁的父母永遠有個溫柔的孩子,老兩口都是公認的好人,那孩子一般就不著調了。
這也可以理解,如果影視劇和現實生活一樣,誰去看呀?
“別說,這趙嬸做飯挺好吃呢。”楊猛感嘆道。
“你慢點吃,給我留著點。”蕭鵬也很認可趙嬸的廚藝,兩人吃的好不開心。
楊猛左右看了看:“你還好意思說人家曾國潘的家風,看看你現在,就搞得自己跟什麼地主老財似的,咱們吃飯,更了他們還不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