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狄菁菁走出來辦得第一件事情就把蕭鵬嚇了一跳,只見她徑直走到蕭鵬面前,對著蕭鵬就是一鞠躬:“蕭鵬,對不起,這事都怪我!”
“臥槽!”蕭鵬嚇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狄菁菁給人道歉?還是這麼正式的鞠躬道歉!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不過這事情真的跟趙橋無關,都是我的錯。”狄菁菁淡淡說道。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蕭鵬有點不明所以:“趙橋,你跟我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
趙橋還在那裡哭呢,把蕭鵬給氣的:“大老爺們的你哭個屁啊!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狄菁菁拍了拍趙橋:“蕭鵬,還是我跟你說吧。”
蕭鵬點點頭,聽了狄菁菁的敘述後,蕭鵬徹底無語了,這算啥?一根油條引發的血案?
話說華夏人對油條的熱愛那叫一個深沉。
能在早上優哉遊哉吃上一根油條的人是幸福的,儘管油條的標配是髒攤、隔夜的油,儘管炸油條不專業的人太多了,油大了面少了吃幾口就膩了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那也絲毫動搖不了油條在華夏是國民早餐的地位。
油條能成為國民早餐是有原因的,這油條是興起於南宋,那時候人們吃油條時都是‘咬牙切齒’的。
傳說當年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在風波亭。訊息傳到臨安後,有個專門賣油炸面丸的王老四怒上心來,就隨手捏出秦檜和他老婆秦王氏的麵人,扭在一起扔進油鍋,做成了‘油炸秦檜’,沒想到非常受歡迎,就連宋高宗吃了後都覺得很不錯,給它改了個名字叫油炸燴,風靡全國。
至今還有不少地方管油條叫做‘油炸燴’‘油炸鬼’,不過這個名字的來歷很多人並不知道。
不過,蕭鵬比起這個傳說來,更原因相信發明這油條的是個充滿嫉妒心單身狗因為油條都是兩根扭一起來炸的。所有秀恩愛的都該下油鍋!
當然,這是個玩笑,其實油條之所以要兩根扭在一起炸,原因很簡單,一根油條炸不起來。單根的油條放入油鍋去炸,不容易膨脹。只有兩根扭在一起,油條才能炸的肥肥大大的。這是因為油溫太高,單根油條下去很快就炸硬了,來不及膨脹;而兩根扭在一起的話,中間貼著的部分不接觸油,就可以持續膨脹了。
嗯,一般來說,人有了物件就長胖,油條也是這樣。
在華夏有一系列帶有一絲貶義的形容詞,什麼‘油子’‘老油子’‘老油條’‘溜子’‘二流子’之類,其實這些稱呼還真跟油條沒有關係。有這個詞的時候,油條還沒被髮明呢。
這些詞其實最早起源於戰國時期,來自《左傳》。在那時襄陽地帶有個小國,名字叫做‘鄾(you)國’,他的國都叫做‘鄾子’。也就是現在襄陽市襄州區張家灣,現在很多老人仍然稱呼張家灣叫‘鄾子’。
根據《左傳》記載,公元前703年時,巴子想透過楚子和鄧國交好。楚子派遣道朔和韓服出使鄧國,結果在‘鄾子’被人襲擊,被搶錢殺人。於是從那時候起,鄾子就被人們看作是下三濫、不務正業的壞人,後來諧音發展,就有了那麼多貶義的說法。
蕭鵬是很喜歡吃油條的,老趙也知道這點,所以給蕭鵬做過各種各樣的油條:模仿過汪曾祺老爺子做過帶餡油條,還有雞蛋灌油條,天津的大餅卷油條、安徽粢飯(也就是糯米包油條)、砵仔焗魚腸(油條雞蛋魚腸一起蒸),哦,還有繆繆和亞莉等一眾女士最愛的菠蘿油條蝦沙拉等等等等,可以這麼講,在‘華夏號’上,這油條是已經做出花來了。
誰讓老闆愛吃呢?
所以船上的廚師沒有不會炸油條的。
那今天這油條是怎麼回事呢?說起來還跟蕭鵬自己有一定關係。
這狄菁菁不知道哪根神經不對了,今天早晨這天不亮就跑到廚房裡,抓著今天值班的趙橋,非讓他教自己怎麼做早餐。
這豆腐腦是豆漿煮開後按比例加食品新增劑後製作的。一般是使用食用石膏或者葡萄糖內脂。這東西按照比例加新增劑就好,加少的話不凝固,加多的話就成了豆腐。這沒什麼難度。
至於鹹菜和茶葉蛋,那更沒她什麼事了。於是她非讓趙傳教給她炸油條。
這這油條按理說也是極為簡單的事情,油燒開了後把面放裡面炸,炸好了後出鍋。充其量也就是炸的焦一點或者生一點,也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但是偏偏這是給蕭鵬炸油條,蕭鵬吃的油條和別人吃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