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鈞在宮裡安排了不少人,都在乾清宮和仁壽宮,皇帝和太皇太后所在之地。而譚太后的積善宮,朱仲鈞並未著重在意。
他那時候是想不到,顧瑾之會有今日這遭遇。
那個叫水瀾的,是唯一潛伏在積善宮的眼線。
水瀾不見了,顧瑾之很擔心,外頭的朱仲鈞肯定更加慌了。他無法知曉顧瑾之的安危,定然是著急的。
不管顧瑾之過得好不好,至少知道她還活著,對朱仲鈞和孩子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兩個月後的今日,傳來朱仲鈞要重新納妃的謠言,顧瑾之聽了,當時就哭了。
她是喜極而泣。
她從李皇后的話裡,聽出了兩個意思。
其一,朝廷想讓朱仲鈞主動投降。這場反叛已經進行了四年,皇帝一直的主張,是殲滅朱仲鈞,揚威天下,從未提過和朱仲鈞和談的
皇帝的雄心壯志,是殺雞儆猴。誰敢反叛,便是死路一條,朝廷絕不妥協。
所以,朝廷從未有過和談的舉動。
到了四年後,皇帝卻突然想和談,想讓朱仲鈞投降。這大概並不是皇帝的本意,而是朱仲鈞的勢力已經強大到了皇帝無法抵禦的地步。
朱仲鈞快要贏了。
朝廷知道抵擋不住朱仲鈞,只得招安,來個甕中捉鱉。
這種拙劣的伎倆,除非是土匪出身、沒有底氣的才,才會上當。
所以說,朱仲鈞是不會上當的。
他不可能和朝廷和談。
其二,朱仲鈞失去了顧瑾之的訊息,他很緊張。他能做的,就是放出風聲,說顧瑾之死了,要再娶一個。這樣,皇帝定然會拿顧瑾之出來說事。阻止他和孟家結盟的。
到時候,他就可以知道顧瑾之的死活。等朝廷送信過去,朱仲鈞再妥協,收到了朝廷的信。就不和孟家結盟,不娶孟氏女,朝廷就會以為,顧瑾之真的很重要。
這麼重要的話,皇帝是不會輕易殺了顧瑾之的。
這樣,能保姿瑾之的命。
朱仲鈞行此一步,就是想宣告天下,顧瑾之很重要。
李皇后告訴顧瑾之,朱仲鈞要再納妃的時候,顧瑾之從她的話裡。只想到了這些。
她對朱仲鈞的信任,已經深入骨髓。
那個兩世依戀她的男人,永不會背棄她!
這是歲月給她的自信。
顧瑾之知道,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她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活著。有一個更強更大的依靠,確保她必然活著。
這樣,朱仲鈞父子這場戰事,才有意義。
他們進京,顧瑾之可以站在午門,含笑迎接他們,他們也會知道。一切的努力和拼搏,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