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鈞很久沒有這樣快樂過。
有點迷惘、有點擔憂的顧瑾之,像個年幼的孩子,單純和快樂從她那點忐忑裡透出來,被朱仲鈞捕捉到。
他非常高興。
他更愛這樣的顧瑾之,而不是一副謀定而後動的顧瑾之。
他也知道,在這等場合下,發出異樣的笑聲不合時宜。可作為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作為皇帝的親兄弟,他的笑不會惹來反感和懲罰,甚至會增添幾分樂趣。
果然,聽到他笑,眾人都在看他。
太后也笑起來,問朱仲鈞:“說什麼趣事,這樣高興?也說給哀家聽聽。”
皇帝也不禁微笑,看著他們。
朱仲鈞上前幾步,如實回答:“小七怕等會兒要她猜謎。她只會兩個,被母后和皇兄都猜完了,她讓我幫她作弊……”
顧瑾之低垂了頭。
太后果然笑起來,喊了聲小七過來:“……方才你猜著哪兩個了?”
“‘弄瓦之喜’和‘上林垂釣’”顧瑾之也上前,笑著回答。她依舊沒有抬頭,彷彿很尷尬。
皇帝先笑了,道:“這兩個也不易,能猜著就很好。這兩個誰出的?”
“弄瓦之喜”,是猜一個字。顧瑾之知道,古代生了女兒,稱為弄瓦之喜,所以,謎底無疑是個“姓”字了。
而“上林垂釣”,是打一個成語。上林垂釣這個四字,很快就能想要“緣木求魚”。
這兩個特別簡單。
顧瑾之只能知道簡單的,因為古代的很多典故。她都不甚清楚。
“弄瓦之喜是臣弟出的。”三王爺站出來說道。
“上林垂釣是臣妾出的。”顧德妃也說。
皇帝就笑道:“都有賞。這兩個謎底出得好,雅俗共賞。”
明明是出得太過於簡單,皇帝卻用了雅俗共賞來褒獎他們,這是給顧瑾之撐臉。
顧瑾之心裡添了份暖意。
朱仲鈞眼底卻閃灼了幾分不安。
皇帝很高興,又重新賞了三王爺和德妃,還賞了顧瑾之的。
歡歡喜喜的,把那段給揭了過去。大家繼續猜燈謎。
最後,程麗妃猜中了顧瑾之的謎底。顧瑾之的“日復一日”,打一個字,跟德妃的“上林垂釣”差不多,一目瞭然。是個“昌”字,很容易就猜到了。
而朱仲鈞的“掠”字則有點難,太后領著大家猜了半天,都沒有猜著。而後,是皇帝先猜著了,他沒說。反而喊了太子來猜。
太子也只是微微沉吟了下, 就問朱仲鈞:“皇叔,是‘半推半就’嗎?”
朱仲鈞笑著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