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小牛沒有細說,但丁寧還是聽出他語氣中的沉痛和悲哀,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能夠完全的按照國家政策來執行。
畢竟很多單位根本不願意接收傷殘軍人而給單位帶來負擔,就算迫於壓力接收了,也會想方設法讓他自動離職。
他可以想象那些保家衛國的傷殘軍人是何等心塞和憤懣,浴血沙場誓死保衛祖國的安寧,甚至因此而殘疾都無怨無悔。
可身處在大後方的人們卻根本無法理解他們的愛國情懷,用各種惡毒的語言和令人心寒的行為來凌辱著這些國家的英雄,這是何等的諷刺和悲哀。
丁寧曾經看過一篇報道,八十年代末,一名年輕的消防戰士在東山省黃鳥油庫爆炸事故中,奮不顧身的在熊熊烈火中救出了十餘名工作人員,導致全身面板面積百分之八十被燒傷,被授予國家一級戰鬥英雄勳章。
因傷退伍後,那名戰士回到了家鄉徽州省下面一個四五線的小城市,在一個事業單位拿著每月一千三百塊的工資。
而前前後後數次光是植皮手術的費用就不下於五百萬,政府是給了一部分補貼,也有很多優惠政策,但距離手術費用還差著十萬八千里,他不得不到處借錢,導致最後債臺高築,甚至不得不借高利貸來進行後期的治療手術。
可他每個月一千三百塊錢的工資,又如何能還得起利滾利的高利貸?於是放高利貸的不法分子毆打、謾罵、侮辱、潑油漆、到單位鬧事種種令人髮指的逼債手段上演。
最可笑的是,單位不僅不為他出頭,反而以他為單位帶來了惡劣影響,擾亂了正常的辦公秩序不問青紅皂白的開除了他。
若不是走投無路下他向媒體求助,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從而嚴厲打擊社會不法分子,並透過社會募捐和社保為他解決了所有債務,還為他安置了一份好工作,堂堂的國家一級戰鬥英雄就差點憋屈的死在那些“自己人”的手上了。
丁寧至今還記得那張報紙上印著那名戰士痛哭流涕的黑白圖片,標題是觸目驚心的黑粗醒目字型“到底是誰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英雄流過血,甚至犧牲性命,社會沒有理由忘記他們,政府沒有理由遺棄他們,雖然國家一直在健全政府補償和社會保障體系,讓流過血的英雄不再流淚。
很多英雄寧願自力更生,拮据的生活著,也不願讓政府為難,為國家增添負擔,他們的高風亮節讓人感動,他們的風骨讓人敬仰。
可現實生活的殘酷並不能和英雄的待遇劃上等號,哪怕政府再重視,也總有一些不合時宜沒有公德心的人在肆意的踐踏著他們的驕傲與尊嚴。
什麼仗著自己立過功,仗著自己是戰鬥英雄,坐在功勞簿上裝可憐佔據輕鬆的工作崗位,光拿錢不出力等等這樣的流言從來都沒有停息過,讓人心寒而又悲哀!
這種流言很歹毒,最可悲的是偏偏還佔據著很大的市場,導致那些英雄和家屬們真的在生活中遇到了實際困難根本就不敢向政府求助,免得被人說三道四。
這就導致殘疾軍人和家屬成為了一個很特殊的弱勢群體,丁寧深深的為之心痛,他很想盡自己所能的幫助這樣的群體。
所以在聽到小牛的訴說後,丁寧腦中閃過一線靈光,雖然自己目前的能力有限不能夠幫助所有的傷殘軍人,但儘自己所能,能幫多少是多少也是好的。
特別是一些傷殘程度不高的軍人,丁寧完全有機會幫助他們回覆健康,成為正常人,這個念頭一旦浮現,就徘徊在他的腦海再也揮之不去。
看來要儘快掙錢了,成立一個傷殘軍人基金會,或者建立一個傷殘軍人康復中心,最好能夠引起社會媒體的關注,讓更多的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一旦確立了目標,丁寧立刻打起了精神,仔細的盤算著具體該怎麼實施,很快就形成一個初步的計劃雛形。
雖然計劃的很好,但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場地、人員、資金、資質、審批手續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寧海大學女生宿舍,趙晨曦看著桌上的資料,資料第一頁上的照片是一個笑語嫣然的漂亮女人,赫然正是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