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鍋煮好,宋雨花見徐老三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好笑的將端盤子的任務交給從樓下下來的宋雨石,將其中一盤遞給了徐老三。
雖然和徐老三接觸不多,但這人還不錯。
而且,這家店的位置也不錯,如果能達成合作關系,往後她們倒是可以暫時在向陽鎮落腳,將餃子的生意做起來。
徐老三有店,宋雨花有食材,只要談的妥,倒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所以,提前讓徐老三嘗嘗餃子的美味,也是應當應份的事兒。
徐老三捧著餃子,連謙讓、禮貌一下都顧不上了,抓起一隻餃子就往嘴裡塞,那猴急的樣子,和馬大壯以及外面急著吃餃子的人,如出一轍。
店裡的餃子味兒太濃鬱,街頭原本觀望著沒靠近的人們,也紛紛湊了過來。
可惜,宋雨花統共才準備了不足六鍋餃子,一鍋四五盤不等,每盤十五個,一鍋能煮六七十個餃子,六七十個元寶似的大餃子,把那麼大個的敞口鐵鍋煮的滿滿當當。
五六鍋下來,總量也不少,可是架不住饑腸轆轆的粗漢子們啊!
光是外間的這些人,加上樓上兩盤,幾乎能將準備的餃子包圓了。
再有人來,就是哈喇子流到地上,也沒了。
徐老三原本只是想嘗幾個解解饞,其餘的還是裝盤賣掉,可是吃了一個又吃一個,直到將盤子裡的餃子統統吃下肚,還砸吧著嘴,有些意猶未盡的看了眼冒著熱氣的湯鍋。
餃子沒了,幾人一起將鍋裡,帶著些麵粉氣的餃子湯,分裝到碗裡,端出去,給剛吃了餃子的人們,看著瞬間被搶空的碗,宋雨花十分無奈。
賣餃子賣的如此不挑揀,還真是頭回見到。
要知道除了給老頭那碗是調了餃子湯的以外,端到大堂裡的,可都是光溜溜的餃子,沒湯水、也沒調汁兒,要不是馬大壯吃完餃子,聽說沒了,有些意猶未盡的要喝餃子湯,估計不給湯也都沒話說。
門口圍著的人越來越多,大堂裡先進來的,都是男子,而此刻門口陸續多了些婦人和孩子,宋雨花打眼一瞧,有一個是一個,全都瘦骨伶仃、面黃肌瘦,衣服上的補丁落了一個又一個。
看到這些,宋雨花開餃子館的念頭,又深了幾分。
上營子村是外祖家,就算如今外祖家人丁單薄,他們也不好當真把外祖家當成自個家住著。畢竟失散的親人,終有一日會回來,等親人們回來了,林巧秀這出嫁的女兒,拖家帶口的住在孃家,也不是個事兒。
先在向陽鎮落腳,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姐!”宋雨花正想的出神,宋雨石突然湊近了叫了一聲,並沖某處呶了呶嘴,宋雨花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看到那個被她安置在廚房裡吃餃子的老頭。
此刻坐在木墩上,不捨的摸著碗,時不時捏捏衣角,又看看鍋裡,看看廚房裡的眾人,像是有話要說,又不敢,畏畏縮縮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