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批人,陳景書倒是沒說怎麼用,可北靜王很快就看到了。
災民們選出的小頭目來管理災民,而陳景書則派人管理這些小頭目,看似妥當的做法,實際上卻難免讓下頭有抱團的行為,一些人親近,一些人關繫好,又有一些人是同鄉,等等等等……
這些小頭目也不是個個都公正無私的,人總有私心,有了私心之後,就根據親疏遠近有了種種不公正的待遇。
更別說這年頭的老百姓不像以後,陳景書的在現代看到過許多但凡有點事情就要鬧,也敢鬧的人,那個時候是官府怕百姓鬧,但如今卻完全相反,百姓怕官府,怕的不得了,說是要選頭目,可多數善良百姓是不願意出頭的,這種‘槍打出頭鳥’的思想,再加上百姓對官府的不信任,讓他們根本不願意相信陳景書給出的承諾,這時候從他們當中站出來的會是什麼人呢?很多是那些平日裡就膽大壞事沒少做的,或者是想要投機的奸猾鬼。
這些人如果再抱個團,那麼事情就肯定要壞。
可出乎北靜王的預料,在事情最開始出現苗頭的時候,陳景書二話不說,把所有帶頭鬧事的人都給抓了。
北靜王剛要提醒他這樣做會驚嚇到本就心中惶惶的災民,若是鬧起民變那就不好了。
哪知道陳景書的動作比他更快,災民們的恐懼還沒來得及蔓延開來,陳景書就舉辦了一場公審大會,把這些抓起來的人,一個個的推到災民們的面前,北靜王在上頭坐著,用‘王爺’的尊貴身份鎮場子,陳景書則親自陳述調查結果,將這些人互相勾結,剋扣官府發放給百姓們米糧,用來供自家親戚使用,如果這些還不夠的話,陳景書原本收服的那些地痞流氓們可就派上用上了。
大家都不是啥好東西,誰不知道誰啊?
若論調查這些人,地痞們可比官府們的法子多,經驗也豐富,當初他們自己怎麼幹的,換位思考一下,還不全明白了?
於是新賬舊賬一起算,陳景書本就文采極佳,這會兒他說的更是動情。
什麼皇帝和王爺每日節衣縮食,帶頭勤儉,節省錢糧送來災區,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多一口飯吃,可這些人卻枉顧大家對他們的信任,將原本該用在百姓身上的銀子糧食,都初揣進自己的兜裡,給自家人享用。
陳景書一通鼓動之後,災民們的情緒十分激動,對那幾個頭目也恨到了骨子裡。
原來不是官府不管他們,也不是官府叫大家辛苦幹活兒還吃不飽飯,甚至被餓死的,都是這些人在中間使壞!
平日裡欺壓良善也就罷了,如今大災當前,居然還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不殺簡直不足以平民憤。
於是這些人就被殺了。
北靜王看著陳景書下令時冷漠的表情,心中突然覺得很冷。
都說書生軟弱,可陳景書這般人頭在眼前都落地都不動一絲表情的人,哪裡像個軟弱書生?
但這不是最令北靜王害怕的,真正讓他覺得心中不安的,是陳景書表現出的算計,和對阻礙他計劃的人毫不留情的處決。
恐怕從最開始他就知道有人要鬧事,也從最開始就計劃好了這場公審,他一直在等著有人冒頭,之後將這些人毫不猶豫的斬殺。
公審之後,陳景書立刻組織人手在災民當中活動,另一方面,又讓人將那些頭目們叫到一起,再次威嚇一番。
公審臺上的血跡還沒幹,這時候誰敢說個不字?當然是陳景書派去的人說什麼,大家就答應什麼。
之後,不僅僅是這樣組織的公審,北靜王眼睜睜的看著陳景書幾番動作,很快將官府在百姓中的威望樹立起來,反倒是那些最開始選出來的小頭目,遠沒有了最初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