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因此,原本王撰置下的産業他也顧不得操心了,全都丟給兒子去。
陳景書倒是聽沈純說,王家公子是個很不錯的人。
如此倒真的是好親事了。
這麼想著,他對黛玉道:“英蓮無父母,雖有林姑姑,但到底她也只一個婦道人家,我看這事咱們家裡也得多幫襯些。”
黛玉道:“我還不知道這些?等她出嫁,少不得要多添幾筆嫁妝。”
雖說王家家風不差,但黛玉還是希望英蓮能夠多些底氣的,若論出嫁女子的底氣從哪裡來,恐怕嫁妝的多寡要佔了大半。
陳景書點頭:“這事你做主就是。”
嗯,陳大爺不缺錢,小富婆黛玉就更不缺錢了。
有了英蓮這事,家裡頓時多添了幾分喜氣,陳景書的心情也跟著好了不少。
然後很快陳景書又聽到一個好訊息。
原本外放的吳玉棠回來了。
吳玉棠這些年在外確實辛苦,他雖比之同齡人成熟圓滑不少,但到底還有些少年心性,入了官場又不比陳景書後頭有個大神鎮場子,外放之後去了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少不得要吃些虧,犯點錯,但他本是聰明人,很快抓住機會,又發現當地有帶草社的分社,於是便依靠帶草社的社員與當地各勢力搭上了關系,慢慢站穩腳跟。
吳玉棠出身的吳家在揚州也是有些名氣的大家族,他對如何與當地豪強打交道事情再清楚不過,如此幾年下來,居然頗有政績,又借去年禦史巡檢地方的事情成功的讓自己重新在中央刷了一波存在感。
原本那麼多進士,吳玉棠又不是一甲,在京中也沒有家族勢力,他這樣的多得是一輩子混在翰林院,或者好不容易爭取到外放的正經官職,卻又被遺忘在外地的。
吳玉棠能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回來,可以說是很了不得了,不知有多少人羨慕。
鄭澐就說如今翰林院裡還有和吳玉棠同科的進士好不容易混了個七品八品的官職不知如何出頭呢。
吳玉棠聽到這話心中自然也有計較。
他不比陳景書。
陳景書六元及第,陳家又有一個陳孝祖得皇帝看重,因此陳景書升官,大家只能說羨慕,而吳玉棠,哪怕他不比陳景書那樣快速,可這好運也足夠叫人嫉妒了。
這次他回來,少不得要收到一些同年那裡的明槍暗箭。
不過這話吳玉棠也不對鄭澐說,只道:“回京是好事,我也得多謝大家掛念我。”
吳玉棠可不覺得他能回來真的是他很被禦史看好的原因。
固然他做的不錯,但一個縣令做的再好又如何?做的好的可多著呢,熬了多年資歷的也大有人在,這回他能回來,恐怕和京中努力也有關系。
要說起來,恐怕沈純和陳景書都是出了力的吧?
這麼想著,吳玉棠不由問道:“怎麼不見若瑜?”
鄭澐道:“他方才還在的,說要給你接風,結果來了個人,說太子殿下那裡有急事,就把他叫走了。”
吳玉棠道:“既是太子殿下的事情自然不好耽擱,只好下次再聚了。”
至於說陳景書,他覺得大概是老天爺覺得他近日太順當了,於是特意給他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