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打扮的光鮮俊俏的兩人相攜上車,往賈家去了。
對於賈家來說,黛玉回門雖不是什麼小事,卻也不算什麼大事,至多也就是院子裡的女人們在意一些罷了。
陳景書這回來,倒是賈璉王熙鳳夫妻接待了他們,自然,陳景書是由賈璉作陪的,黛玉則與王熙鳳一起去賈母那裡。
雖然只隔了幾天沒有回來,但黛玉隨著王熙鳳往後走的時候,卻恍惚覺得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回來了,以至於她看著賈家的一磚一瓦都顯得熟悉又疏離。
等到了賈母的屋子,王熙鳳當先走進去道:“老祖宗,林妹妹來了。”
正坐著的賈母連忙站起身來:“快過來我看看。”
黛玉跟著走進來,到了賈母面前一禮,才剛要說話就被賈母一把拉住手叫起了玉兒,似乎不過幾日不見她,就已經思念極了。
旁邊的人自然一番勸慰。
等扶著賈母坐了回去,黛玉才有空看周圍,這才發現家中姐妹都來了,唯獨不見寶玉。
黛玉當然不至於特意去問寶玉去哪裡了,只是對賈母一連的詢問回答道:“在陳家一切都好,若瑜待我也好。”
王熙鳳這會兒笑道:“可不是,我瞧著咱們的陳狀元就是個狀元郎俊俏,可憐我這天生勞碌的,娶親那裡忙的四處亂轉,連個狀元郎的影子都沒瞧見,這不,剛才特意多看了幾眼,果真是個俊俏的,配咱們的林姑娘呀,剛剛好!”
賈母道:“嫁人哪裡就是隻看樣貌的?最重要的得是人品才華要好,性子合得來,以後的日子才好過,我早前就說景哥兒必定是個好的,最難得的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
這裡自然是把陳景書好一通誇。
寶釵看著在賈母面前被說的羞澀垂首的黛玉,心中忍不住有幾分羨慕。
黛玉比她還要小上幾歲,如今卻已經有了著落,陳家的家世不必說,與黛玉足夠相配,便只說陳景書,十八歲少年俊秀的狀元郎,再沒有比這更風光的了,他與黛玉又是從小相識,這些年對黛玉的關心從來沒有少過,黛玉雖是孤女,但陳家卻不欺她,無論是嫁妝還是家業,黛玉都不必犯愁。
而自己呢?
寶釵想著自己如今的年紀,知道自己已經算大姑娘了,若說適婚的年齡,她已經在這個年齡段的尾巴上,再也耽誤不起,王夫人那裡卻還是半點口風不露,只說什麼寶玉命中不該早娶,得再等上兩年方好。
可就算不打算早娶,難道就不能先把婚事定下?
陳景書與黛玉的婚事可是許多年前就定下了。
再說了,男子就算二十多歲成親也可算作正當年,女孩子又哪裡有那樣多的年華可以耗著?
眼看著黛玉成親,寶釵心中哪有不著急的?
可王夫人那裡的訊息總是模稜兩可的,這如何不讓人在意呢?
黛玉與眾人說了會兒話,又拿出之前準備的禮物相贈,眾姐妹都有,寶釵也分得了一份,大家看著這禮物雖不算特別貴重,卻也不是輕易就隨便拿出手的,何況樣樣準備精緻,每個人的都不相同,顯然不僅花了銀子,也要花了心思的。
能夠如此,顯然黛玉在陳家不僅過的很好,沒有受委屈,甚至陳家已經在將家中的權力交給她。
好像嫁人這樣一件女子一生的大事,對於黛玉來說也是輕輕鬆鬆順順當當的。
又聽說陳家太太吳氏作為婆婆,平日裡竟是不要黛玉在她面前立規矩伺候的,都十分驚訝吳氏對黛玉的疼愛。
賈家素來是講究這樣的規矩的,黛玉這些年最常見到的就是賈母吃飯的時候,她的媳婦們是一刻不停,一定要在旁邊伺候的,等伺候好了賈母,才能去顧他們自己的事情,就算是王夫人,也得賈母開口了她才能坐下吃飯,否則一樣要在旁邊伺候。
可黛玉只有第一天的時候伺候吳氏吃了一回飯,之後便再也不要她立這規矩,要麼讓她在房中吃,要麼也是叫她坐下一起吃,甚至就連第一回 的所謂伺候,也只是黛玉夾了幾筷子的菜,盛了碗湯送上罷了。
吳氏對此似乎並不在意,只對黛玉道:“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媳婦伺候婆婆的規矩難道就只是要媳婦來做丫鬟婆子們的活兒的?不過是講個孝道罷了,這孝道又不是伺候著吃飯就叫孝順了,咱們家不講究這些做面子的事情,你有這麼意思也就夠了,何況咱們家裡人口本來就少,再這麼一來,可不就只有我一個人坐著吃飯,旁人都在旁邊站著伺候了?我看你也陪我一起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