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的依舊是他院中的臘梅,只是這回那青石上的人不再是黛玉,也不是陳景書自己,而是兩張琴,其中一張便是送給黛玉的這個,另外一張黛玉並不認識,但想也知道必定是陳景書的。
畫上沒有人,可黛玉卻想起那晚與陳景書一起彈琴的事情,如今琴放在了一處,人卻不在,人去了哪裡呢?
自然也是……
“他年紀越大越不正經了!”
正在幫黛玉把琴擺好的雪雁聞言好奇的問道:“姑娘,什麼不正經呀?琴嗎?”
黛玉紅著臉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紫鵑笑道:“我也不知不過是畫兩張琴,怎麼就不正經了。”
黛玉羞惱的要打她:“你們也幫著他欺負我!”
紫鵑大笑,只有雪雁是真的不明就裡。
三月,會試。
會試與別的不同的是,如童試鄉試,都是從一開始就有大概的錄取人數的,但會試卻是在統計了當年參加考試的人數之後,經過計算,並且考慮實際情況,定下會試錄取的人數,然後上報皇帝,經由皇帝批準,這個數字才算真正的定下來。
如果說童試可以說錄取一百人,實際最後錄取了一百一十人的話,會試說錄取一百個,那就一定是一百個,寧可少幾個也絕不會多出一個。
當然,想少也得是幾位主考官經過討論研究後一致同意才行。
今年最後定下的人數是三百二十二人,陳景書不知道具體參加的人數有多少,但只看最近京城裡莫說客棧,就連民居都緊俏起來,就可以知道人數絕不會少。
如果說之前參加童試陳景書還能遇上些二十歲以下的少年人,到了鄉試的時候,如吳玉棠那般的年紀都算年輕有為起來。
而到了會試嘛……
陳景書提著籃子在外頭排隊的時候四處張望了一下這人山人海的盛況,然後小聲對吳玉棠道:“如今你這般年紀,在這裡也只能算是小朋友啦。”
吳玉棠一時忍不住笑了出來:“那你又算什麼?”
陳景書道:“我大概算個景緻。”
說著示意了一下週圍,吳玉棠果然看見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他們這裡。
如果說吳玉棠只能叫人感慨年輕有為的話,陳景書便是讓人覺得驚世駭俗了。
何況陳景書一路奪魁,他今年要參加會試,名聲也不小,自然有認出他的,這會兒便小聲議論起來。
吳玉棠點點頭:“你確實算個奇景。”
好在沒有耽誤很久,大家開始排隊進考場了。
陳景書深吸一口氣,心道,苦學這麼多年,精心準備這麼久,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能不能早日娶媳婦也在此一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