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潯很是無奈:“你願意當傻子就當吧,你們這邊結束的時候我差不多睡醒,你幫我買晚飯。”
……除了口氣一模一樣,陸潯不讓她管別人閑事、自己卻使喚得理所當然的討厭勁兒也和秦蔚沒差。
吃過午飯,池喬便去汽車站接那位記者姐姐了。這位記者的文章寫的熱血,本人卻挺冷淡,池喬話少不愛聊天,相對於自來熟的,更願意和冷淡敬業的人相處。
記者到了賓館稍作休整,就跟著池喬到了縣高中,下午的講座已經結束了,正是諮詢時間,上午來聽講座的大多是當地政府組織的人,諮詢的很少,下午就不同了,來問什麼的都有,符合援助條件的會給一張表格,做進一步的跟蹤。
池喬幫記者姐姐拍過照片,採集過素材,又跟著她分別採訪參與活動的校領導、老師、學生以及過來聽講座的當地居民和求助者。當地的方言難懂,幸而z大的本地生也過來幫忙了。
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後,記者便去一邊打電話了,池喬正看單反裡的照片,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走了過來,怯怯地問:“姐姐,這邊可以免費打官司嗎?”
池喬抬頭看向她和她牽著的小男孩,問:“你要打什麼官司?”
“我爸爸從工地的樓上摔下來,癱瘓了,工頭跑了,沒有賠錢。”
池喬大致詢問了一下她的家庭情況,聽到她說爸爸癱瘓後,家裡靠媽媽打工維持生計,覺得符合援助條件,便說:“可以的,現在人多,你坐一下,等會兒我帶你過去登記。”
記者打完電話回來,見到衣服髒兮兮的瘦弱小女孩和她牽著的年幼弟弟,隨口問了兩句,來了興趣。
“你多大了?”
“我十歲,弟弟兩歲半。”
“你念書了嗎?”
“二年級的時候爸爸癱瘓,就回家了。”
“你為什麼輟學?”
“媽媽照顧爸爸,打工賺錢,我照顧弟弟。”
記者臉上的興趣更濃,問:“你輟學是因為家裡生了弟弟,你要留在家裡照顧他?”
小女孩先是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是因為媽媽要出門賺錢,沒人照顧爸爸、看弟弟。”
“你爸媽有了弟弟之後還疼你嗎?他們有沒有打過你?”
這些問題似乎讓小女孩無所適從,頓了頓,她才搖了搖頭。
“沒有嗎?你看不好弟弟的時候也沒打罵過你?”
兩歲的小男孩似乎待不住了,拽著姐姐的手要去別處,小女孩一邊費力地抱起弟弟安撫,一邊說:“弟弟摔跟頭的時候罵過我,打了手心。”
瞥見小女孩臉上越來越明顯的緊張,不明白這位記者姐姐為什麼要引導她說這些的池喬出聲提醒道:“陳老師,她是來諮詢能不能替她爸爸討要賠償金的,我覺得她家條件很符合。”
聽到這句,小女孩似乎想起了自己找過來的目的,小聲說:“媽媽說,今年多賺些錢,去外地找包工頭,要到錢她就可以在家照顧爸爸和弟弟,讓我上學了。”
記者“嗯”了一聲,對池喬說:“符合的話你就去給她拿張表。”
池喬聞言便去了諮詢臺,她一走遠,記者又問小女孩:“你在家帶弟弟的時候看著別的小朋友去學校,心裡難不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