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舒老師,您這是說笑話呢吧!”房賢笑著說道,“不喜歡還能演得這麼好?”
大米在旁邊嘻嘻一笑,帶點兒驕傲和顯擺:“大舒可沒說笑話,當初演《那些年》,是我硬要拖著他演男主角他才演的……”
何文倩白眼一翻,無語道:“大米,咱們這都是自己人,就不要亂丟狗糧了好不好?”
齊凡這時候也開口道:“對了,大舒老師,雪櫻公主下午過來,就是為了出席《那些年》的首映禮?”
舒泓明想了想,小聲說道:“不僅僅是首映禮吧。除此之外,雪櫻公主還跟我談了談dk音樂的歌手星級計劃,希望我和大米能夠支援。”
“歌手星級計劃啊?”房賢、齊凡、何文倩都點了點頭,不再多問。
……
“雪櫻公主、小親王低調出席《那些年》首映禮,與大舒、大米親密無間”——易迅新聞“雪櫻公主蒞臨《那些年》首映禮,對影片稱贊有加”——紅浪新聞“《那些年》首映禮圓滿結束,全場掌聲雷動”——影訊線上“雪櫻公主亮相《那些年》首映禮,樂壇四大才子同臺獻唱”——麻花新聞“……”
晚上,《那些年》的慶祝晚宴還在繼續著,一大票關於《那些年》的新聞已經出現在了網路上。
這些新聞中,大部分都把雪櫻公主出席的事情做為新聞重點,而且筆墨頗多;當然,關於《那些年》電影的內容、評價等等也有一些,不過相較“雪櫻公主出席”這個大八卦而言,要少太多了。
這一類的新聞一條接著一條,讓不少吃瓜群眾都驚愕不已的同時,也讓不少圍觀群眾的目光落到了《那些年》電影上,給《那些年》的上映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宣傳和炒作。
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知道《那些年》電影和小說的人自然是驚訝莫名,而不知道《那些年》的人也都搜尋起了關於《那些年》的資訊,繼而知道了這是舒泓明、大米拍的大銀幕處女作,也有不少本來沒打算去電影院的人生出了去看一看的心思——
在他們看來,這部電影既然能請到雪櫻公主到場,說不定有點意思,可以一看。
當然,就在媒體記者們在網上大肆報道首映禮的同時,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看過《那些年》電影的人,已經在網上發表起了自己的評價。
《那些年》的首批觀影人大部分都是舒米粉或者舍米粉,他們在進入電影院以前,不少人都是抱著“支援偶像”、“刷點票房”的心思,根本沒期待《那些年》電影會有多好看——
媒體之前的那些吐槽,他們其實也是認可的。舒泓明、大米這兩個純粹的外行人搭了個草臺班子,拍出來的電影能好看得了嗎?
這倆貨就是在玩!
不過,在看過電影後,他們發現他們都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這部電影並不像他們想象得那麼差、那麼爛,反倒是非常地優秀,演員的演技絲毫不生澀,劇情也沒有大量修改原著,影片中有笑點、有回憶、有懷念、有失落,還有一不留神就被戳中的淚點。
誰說大舒、大米拍不好《那些年》來著?誰說《那些年》絕對是超級大爛片來著?
讓他們都見鬼去吧!
這是一部好電影,一部優秀、值得回味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