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是妹紙嗎?大舒已經被大米降服,你沒指望了,不如考慮下我如何?本人今年二十多歲,瀾翔技校手扶拖拉機專業畢業,會賣萌,會暖床,受得了苦,吃得了飯,還送貨上門哦親~”
“柯洋,王可,陳暖……你們之前好像說過,大舒、大米連初賽都過不了吧?現在大舒、大米好像不僅僅過了初賽,而且成績很牛掰啊!你們怎麼看?”
“樓上的,不用管他們了。他們現在一個個都已經不敢吭話了。”
“諸位,別繼續水微~博了,剛才我在《最佳搭檔》官網上看到一個‘本期你最喜歡的原創歌曲’投票版面,咱們一起去投票,把《但願人長久》頂到第一!”
“走走走!一起去!”
“走起~不到第一,誓不罷休!”
……
微~博上,關於大舒、大米、《最佳搭檔》的話題又火熱了起來。
同時,隨著《最佳搭檔》的持續播出,各大入口網站也都紛紛在娛樂版面報道了《最佳搭檔》的賽況:《最佳搭檔初賽最高分數重新整理,大舒、大米攜‘但願人長久’暫列初賽第一》《最貼心的中秋獻禮——大舒改宋詞‘但願人長久’獲好評》《網路紅人大米古裝亮相,一曲‘但願人長久’震驚全場》《北宋文豪蘇軾水調歌頭改編‘但願人長久’獲王蘭蘭教授認可》《宋詞改編新曲,是音樂的創新,還是對文化的篡改?》《本次最佳搭檔最強音樂製作人誕生》《‘外行人’大舒、大米,或已鎖定冠軍?》
《非職業音樂人稱霸最佳搭檔,比賽公正性容疑!》
……
這些各大入口網站的新聞標題各異,或是吹捧,或是貶低,從參賽搭檔、節目本身、節目中的歌曲等等多方面說起,都在努力的吸引人眼球。有的對舒泓明、大米、《但願人長久》大篇幅的贊揚,有的卻說舒泓明是在糟蹋宋詞文化。
不過,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目光都集中在第三組中最耀眼的舒泓明、大米還有一首《但願人長久》上面。至於本一組的其他參賽搭檔,雖然也有兩組成績還算不錯的,但和舒泓明、大米相比,卻一下子顯得暗淡無光了。
新聞熱持續到了第二天,各大紙媒、電視媒體也都開始報道此事。
有的只是捎帶一提,有的則是大篇幅報道。
其中,在娛樂圈內頗具權威的《大寧娛樂日報》,在第二版刊登了皇家音樂學院副院長、音樂協會副會長紀昌盛的評論文章——《一個天才音樂製作人,從最佳搭檔升起》:“……對於舒泓明這位音樂製作人,鄙人其實一直都在關注之中。”
“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們大寧帝國雖然也湧現出了一批十分優秀的音樂創作者、製作人,但諸如那種能夠主導一個時代的天才般人物,卻一直沒有出現。我們音樂界內,曾經優秀的音樂製作人都在漸漸老去、死去,新鮮的血液,卻一直沒能出現,這讓我很擔憂。”
“對於每一個在音樂界嶄露頭角、創作出優秀作品的新人,我們音樂協會都有跟蹤記錄。舒泓明這位‘大舒老師’,就在其中。”
“其創作並且發布的所有作品,像是《一年級》、《讓我們蕩起雙槳》,寫給女友大米的《老鼠愛大米》,都在我們的記錄之中。”
“最初的時候,大舒老師幾首新歌,我們也只認為是大舒老師妙手偶得之,並未重視。畢竟,從嚴格意義上說起來,這位畢業於人民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舒老師,在我們專業的音樂人眼中,只是一個‘外行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