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鐵路大時代> 第三九八章 風鳴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九八章 風鳴山 (2 / 4)

這一切準備完成之後,舒城等人,分兩輛車,向昆侖山地帶出發。

之所以開兩輛車,主要還是怕一個車出現故障,有另外一個車的話,救援方面也比較方便。

眾人出發的時候,已經是上午九點了,其實舒城今天的目的,並不是想走完自己施工的所有線路,只是想找到自己施工地源頭。

如此一來,往後尋找鐵路,就更加簡單了。

舒城、李建、商航、楊靜坐舒城的三菱車,剩餘五人,坐商務車,駛向昆侖山。

從格爾木一路向南,走青藏線,駛向昆侖山。

其實舒城很清楚,天路線分為兩段,其中一段為西寧到格爾木地段,這段修建時間,要推延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這段修建的鐵路,執行速度並不快。

後來在後半段,也就是天路線二期工程施工時,西寧到格爾木地段的線路,還進行了電氣化改造。

之所以上世紀沒有將天路線修建到西藏拉薩,主要原因還是在格爾木和拉薩之間,除了巍巍昆侖、唐古拉山山脈,還有高原凍土等問題,一直未能解決。

加上唐古拉山海拔超五千米,機車牽引能否透過這麼高的海拔,爬上這麼陡的坡,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不止高原凍土製約天路線的建設,即便是機車方面,也受到約束。

隨後,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勘測摸索,尤其是對凍土的研究,終於找到了數種解決高原凍土的方案,達到預算合理、執行安全的要求。

天路線二期工程,從格爾木出發,幾乎和青藏線平行,如同一條大蛇,在世界屋脊上盤旋,穿越巍巍昆侖山,繞行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駛入西藏拉薩。

一路向南,路上行人並不多,偶爾能遇到一些揹包客,還有一些進藏的車輛。

因為天路線二期工程沒有建成的原因,一般進藏的人,都是走青藏公路。

也許是因為沒來過高原的原因,商航和楊靜二人顯得很興奮,兩人嘰裡呱啦的說個不停,絲毫不把舒城這個專案經理放在眼中。

舒城透過車窗向外望去,兩側都是戈壁,偶爾出現一些綠色的植被,但舒城很清楚,這些植被很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複。

天路線建設中,生態脆弱,是天路線三大難題之一,另外便是高寒、低壓、缺氧和多年凍土。

在高原地帶,哪怕行走快一些,都感覺胸悶,呼吸不暢,身體發虛,更別說在高原上施工,需要進行體力勞動。

繼續向前行駛,兩側依舊荒蕪人煙,時不時能看見一些動物,在戈壁灘上出現,但傳說中的藏羚羊,舒城是沒有看見。

“快看,雪山,好大好高!”不知道過了多久,商航突然驚呼,激動起來。

舒城一愣,隨著商航手指的方向,只見遙遠的前方,出現了幾座大山,其中有兩座大山頂部,還被白雪覆蓋。

由於格爾木到昆侖山,海拔驟然從兩千多米驟升到五千米,是青藏線海拔變化最為劇烈的地段。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