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頭很少有人去買成衣,大家都是買了布料回家自己製作。公婆的,男人的,孩子的,沒有條件的還要親自縫製自己的衣裳。
繡花有很多種類和用途,傢俱擺設且先不說,就說說人身上的零碎。大到衣裳、鞋子、帽子。
小到抹額、髮飾、荷包等等
打絡子就在其中佔據很大的分量。
也許打絡子應該不算是刺繡的一種。
一個滿族女孩可以不會繡花製衣,但是她至少也得會打絡子,這也算是一種最基本的才藝。
絡子也稱“絛子”。就是用彩繩結成的網兜。在《紅樓夢》第三十五回對清代的絡子及其花樣、色彩、用途都作了很好的描寫。
中國傳統繩編工藝品,就是現在隨處可見的中國結的複雜形式,現在的玉器吊墜也使用,例如在玉佩上綁個瓔珞,或者是編成網兜把玉放在裡面。
在曹先生的幽微靈秀地,女紅世界是極具亮色的一抹。它不但別具一格,而且意蘊豐贍。
晴雯病補雀金裘,鶯兒巧結梅花絡,寶釵‘每夜做活’,黛玉‘裁衣’、‘繡花’,湘雲會刺繡別緻的扇袋兒……此外探春會做鞋、鶯兒會結絡子、編花籃……大觀園的小姐丫鬟們幾乎人人都有精湛的技藝,因為作為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的手工藝術和民間藝術,女紅是大觀園裡女子們的必修功課。
傳統社會里,女人常會在女紅中耗盡一生。在這輕攏慢捻抹復挑之中,紅顏漸老,韶華遠逝。女兒家細密的心事在針線中穿梭盤桓,落寞又辛酸。
明珠編的這些民族風情的手鍊髮帶,就可以歸攏於絡子這一類。
一個上好的,複雜的絡子在這裡完全可以賣一個好價錢。不僅僅因為手藝,還有編絡子的綵線也是蠻貴的。明珠選的這幾款,雖然較為簡單,但是卻勝在樣式新穎,顏色鮮亮。
這是其他絡子上所沒有的,畢竟古代的染色技巧還是比不上現代的機械化水平。其他的不說,就色彩的鮮亮度和色彩種類是多,就遠超古代一大截了。這才能讓她能夠和翠大娘爭取到一個較高的價格。
要不是因為家庭背景不佳,明珠沒有資格小選,不然單憑著一手的好手藝,就能得到主子的賞識。不過明珠知道後也慶幸不已。幸虧不用選秀。做奴才,可真沒自己這樣來的輕鬆自在了。
現在,每月的三兩銀子,足以支援額孃的藥費。自家在省著點,日子倒也過的下去。現在有了五兩銀子,明珠打算去買上幾斤肉,再買一隻雞給額娘補補身子。
想到雞,明珠不禁開始口齒生津,一種發自胸腔難以言喻的空虛感湧了上來。感覺都控制不住嘴邊的肌肉,要讓口水蔓延出來了。
喜歡淘寶app在清朝請大家收藏:()淘寶app在清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