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由於車禍耽擱了一個多小時,常宇不得不加快速度,一路上風馳電掣,不斷地超車,終於在下午一點鐘來到常雪伶家。
常雪伶的父親叫常秋白,今年50歲,是武川大學的文學教授,做了一輩子學問,把他半生都耗費在了學校裡。他從畢業後就一直在武川大學工作,可謂是嘔心瀝血,否則也不會在40歲時就評上教授稱號。
母親叫楊惜玉,今年43歲,是武川大學的語文老師,與常秋白在校園裡相識、相愛。當她考上武川大學的研究生時,常秋白是她的導師,二人從師生到戀人,再到夫妻,最後有了常雪伶。
他們只有常雪伶一個女兒,但這對老夫少妻卻沒有再為常雪伶添一個弟弟妹妹的意思,甚至他們從小就把女兒放在爺爺常榮欣處寄養,只有每年過年過節時才偶有團圓。
他們的愛情很純粹,一如他們的事業,常秋白很少過問家庭的事,而楊惜玉也很少過問他的事,他們的關系可以用一句古語來形容,“君子之交淡如水”。
常雪伶是在讀高中之後才回省城的,她與家人的相處極為融洽,只是她總覺得有小小的隔閡。
她覺得或許是因為她父母的偏執性格。
常雪伶省城的家在武川大學附近的小區,屬於學校劃分給高階知識分子的房子。
“爸媽,我回來了。”常雪伶敲著門,向裡面喊道。
不多時,大門開啟。
正是常雪伶的父母,他們連忙接下常宇手中的行禮,把常宇和常雪伶迎入屋內。
畢竟是省城,寸土寸金,房子並不大,只有三房一廳,客廳看起來也不是很大,跟常宇家自然是不能比的。
“閨女,帶了什麼東西,怪沉的。小宇,別站著,快坐。”常秋白連忙招呼道。
同時楊惜玉也倒了一杯茶水放到常宇身前,同時問道:“小宇,最近以柔還好吧。”
“嬸嬸,以柔她身體好著呢,您甭擔心。”常宇接下茶水,潤了一口,笑著說道。
“爸媽,那是常宇哥家裡種的水果,我帶了些過來給你們嘗嘗。”常雪伶開啟紙盒,亮出了裡面的水果,有杏子、桃子和蘋果,還有一些紅透了的荔枝。
“你這孩子,還專門從家裡帶水果過來了,這裡到處都有得賣呢。”常秋白不開心地笑罵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