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晚上各自的較量,眾人心中有數,寧王府郡主本該入南楚為質,豈料中途生出寧王妃遇刺被害之變故,人人聽之駭聞,甚至重新打量罪書人選,於是太子上書請求,藉以守孝為由,懇請讓東河公主換下寧王府郡主,替之赴楚。
但齊王不允,派人傳話道,人車已悉數交給楚帝,先前某人揚言要換東河公主,這下臨時又更換,怕引楚帝不滿,不利於兩國信和之邦。
齊王自是知曉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派人暗中查清寧王妃底細後,又給出新的理由,先前寧王府早已有明媒正娶的王妃,可惜因生郡主難產離世,寧王收其陪嫁媵女,才扶正為妻,但官冊上並未寫明是否明媒正娶,口頭承諾缺少可信之詞,如此只能算是庶母,至於守孝三年,名不正,言不順,還需有待商榷。
私底下更有不少人風言風語,說是寧王府郡主天煞孤星,自從她出來一天就無端惹事生非,也難怪魏王一直刁難她,看來還真是唾棄晦氣。
太子大怒,下令徹查宮中散播謠言之人,一時間滿宮上下,太監奴婢,人人自危。
直到侍衛慌慌張張上前稟報,太子眼牟幽深,喚他緩緩道來:“參見殿下,寧王府訊息有假,寧……寧王妃未曾死去!”
太子大驚,當即稟告聖上,因昨夜劉莽造反之事,朝堂又一次為之震動,聖上有些心力交瘁,不等太監說完有本啟奏,無事退朝,當即發話:“想必諸位愛卿與朕一同,不信這鬼神之說,唯有親眼所見,方可解開謎團,來人,傳寧王妃覲見!”
果然真有一纖瘦婦人緩緩步入,向聖上拜行宮禮:“妾身楊氏,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聖上眉頭緊皺,心中驚疑,問道:“你就是寧王妃?外界傳你已死,這又是何變故?”
婦人盈盈起身,輕咳幾聲,答道:“妾身當夜去百草堂尋醫問藥,不曾想哮喘之症發作,只好留宿醫館,直至晨曉才回王府,後知曉此事。”
聖上反問道:“那婦人之屍又是如何解釋?”
婦人搖了搖頭,道:“妾身並不清楚。”
這時,侍衛送來一折子,聖上曉得此人是太子宮裡的,許是已經前往檢視一番了,聖上細細瞧著字上所寫,久久不語。
底下的大臣們開始竊竊私語,其中不乏難聽字眼,寧王府早已辦好白事,指日便可下葬,不知棺槨是否已經釘下了?排位是否已經立下了?
大殿之上少了太子和魏王,有些人真當放肆,也不怕禍從口出傳入聖上耳中,引個誅滅九族之罪,半晌,聖上威嚴冷道:“諸位,太子已查明,寧王府那句婦人之屍並非寧王妃,因其中毒已久,全身毒斑遮蔽婦人原貌,讓郡主誤以為是其母,此事朕交由太子來辦,諸位就不要過多揣測了。”
聖上把摺子遞給旁邊一太監,正事要緊待辦,對著劉將軍說道:“劉將軍連夜幫朕擺平劉莽之事,著實辛苦了,朕待會就送上賀禮府上嘉獎。”
劉將軍謝道:“多謝聖上,末將定不負聖上所託!”
聖上有些暗了神氣,似無意間提起一些敏感話語,眾人皆心知肚明,此言實則是想打探劉將軍:“邊境上還有一些北燕叛軍在興風作浪的訊息,劉將軍可還應付得了?”
劉將軍面色不改,緩緩道:“聖上放心,只要末將在一日,便不會讓顧北邵那亂臣賊子過來!”
“是嗎?老夫可聽聞那顧北邵用兵如神,劉將軍幾番圍殲也未能生擒他,這該作何解釋?”
這話是丞相問道,劉將軍臉上不屑:“所謂慈不帶兵,弱不掌權,勝敗乃兵家常事,丞相到底是對沙場不瞭解,只會紙上談兵,不妨隨末將到沙場歷練一番,那可真叫人間煉獄!”
不曾想,聖上也道:“朕年少時曾隨先帝出征東燕交界之地,沙塵狂暴很是襲人,走在前面的百個衛兵都刮瞎了眼睛,又碰上毒蛇噬咬,此地可謂是險之又險。”
聞言,丞相面色漲紅,也不知該說什麼。
喜歡問及四海請大家收藏:()問及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