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四點半,農村曬穀場。
“進款,我和你娘把糧食拉糧站去,你和弟弟妹妹在這裡把剩下的麥子曬了。”
金進款這幾天都沒有去農場幫忙,而是在家裡幫家裡人幹農活。
金家除了早就不上學的金進款之外,還有幾個正在上學花錢的弟弟妹妹,以及剛剛四五歲的小孩子。
“知道了。”金進款答應了下來。
很快父母兩人就拉著裝著今年收成的架子車出了廣場,這些收成都是這幾天大人小孩一起忙過來的。
一斤麥子幾分錢,一百幾十年沒漲過價了,反正龍州不缺糧食,有的是人賤價出售。
十幾塊錢就足夠幾個弟弟妹妹上學用的了,金家的十幾畝地加起來,差不多是龍城工人一兩個月的基本工資。
更多的時候,還是糧站不願意收糧,那時候就只能把糧食拉回家自己吃了。
每年糧站都有一個收購額度,超過這個額度就不收了,白送都不要。
今年的收成還可以,雖然累死累活的忙了好幾天,但是在先進的除草收割機的幫助下,十幾畝地還是很快就收回來了。
王蘭陵直接從鐮刀收割飛躍到了大型收割機作業,在全民都是鐮刀收麥的時代弄出了重型收割脫粒一體化的跨時代產物。
但是民間沒有錢買那麼高階的東西,很多東西就算是王蘭陵一步到位了,一些中間型的落後產物依舊是應運而生。
村裡人買不起那種大型收割機,三四畝地的都是人力鐮刀收割。
十幾畝地的,買的都是一個人就能扛起來的揹負式收割機。
三十畝地以上的,是手推式半自動收割機。
金進款已經到了娶媳婦的年紀了,這次麥子賣了之後,家裡人就用錢幫他張羅媳婦的事情。
想到這種好事情,金進款就不自覺的露出了美美的微笑。
外面已經亮了,金進款很快就和弟弟一起把存放在遠處糧房的麥子搬過來,倒在了地上。
新打下的麥子含水份太多,不經晾曬很容易發芽,而發了芽的稻穀就不能吃了。
各家各戶的麥子都是十多畝地起底,光是依靠自家的院子和樓頂平房根本就曬不完。
在村子裡有一個一萬平方米的中型曬穀場,因為空間有限,只能供一百五十戶人家使用。
因為資源有限,收穫的糧食又必須要儘快曬乾賣掉,不然發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糧站那裡就開門這幾天。
曬穀需要平坦的地方,不然倒在雜草多的土地裡就是自己給自己找自不在了,而農村這種平坦寬闊又平整的地方,可不多。
這種地盤可不僅僅是適合晾曬穀子,更適合中糧,像是今年最先收割的就是這種地勢好的麥子。
還有道路和建築,都喜歡這種風水寶地。
曬穀場就是全村最適合曬穀的地方,而每家每戶劃分到面積和自家稻穀的晾曬需求是極不對稱的。
曬穀的幾天,各家各戶都會派人住在曬穀場這裡看著,防止有人搶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