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六十萬本土大學生之外,還有外面各州分配過來的志願者大學生。
龍州八百萬公務員,按照工作五十年來算,這一年也就是十六萬。
然而龍州每年能夠騰出來的崗位只有十萬多,除卻一些內部名額和特殊名額之外,每年退休和各種原因離職的人就這麼多。
九個郡,幾千個縣城,而像是龍城這種大地方更是競爭激烈到了卷中卷的地步。
崗位是固定的,現在誰多收人,那麼就要多一批人下崗,或者是多一批內部人員被淘汰掉。
實際上經濟復甦的只有龍城,更多地方一直都是在遵循著一百多年來的習慣,穩中有退。
羅步青說道:“不用都進衙門,地方企業和公司都是可以收的,而且地方上也可以鼓勵那些大學生創業。”
眾人都不願意接手這個事情,最終還是羅步青強行分配,按照各地的人數和經濟狀況設立了指標。
“龍城要起帶頭作用,必須要提供五萬個崗位,三千個優質崗位!”
冰臥豐年的頭,真的大了。
往年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去隔壁幾個州去找工作,但是今年澹州和通州的企業明確不再來龍州招人了。
不僅如此,因為穩中有退,結果退了幾十年積累的問題也不斷的爆發。
今年的龍州很不好過。
在回龍城的路上,冰臥豐年就不斷地找龍青雲想辦法。
龍青雲沒辦法,龍州的內功還沒有練好,現在各種基礎設施都沒有建立起來,哪裡會有那麼多的高階工作給人選?
龍州的大學生是大學生,別的地方的大學生就不是大學生了?
而且各種發達地區的大學生數量不比龍州少,外面地方出大學生的比例早就超過了四分之三,而龍州還是不到百分之一。
問題始終是問題,龍青雲在冰臥豐年的反覆嘮叨下,還是答應提供一萬個普通崗位。
手機廠的科技研發,各種基礎建設的土木工程,還有各種機械的設計和學習,都需要高質量人才。
三五年後的龍城將會需要大量的優質大學生加入,但不是現在。
光是龍青雲是肯定無法提供一萬個崗位的,所以往後的一個多月,龍青雲就是在各個學校、商場、企業、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裡來回跑。
憑藉龍青雲的人脈,以及對未來畫下的大餅,成功的讓很多企業家接受了擴招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