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想你也應該對董家有很高的期待值吧。”東遠靖康知道現在董危就是董家的家主,而董家在他手上,他非但沒有利用他的才能讓董家上升到更好的高度,反而被君王疏遠,被群臣排斥。
“一個家族的興盛和強大不該由哪一代的強者決定,而該有每一代的族人共同努力。否則只能給國家徒添麻煩和負擔。而軍功制也一定程度的很大的促進了世家的進取心,讓世家積極上進。”董危說出了心中所想。
可惜他的族人並不能理解他的苦衷,埋怨他沒有給自己的族人安置高官厚祿,反而讓他們趨於人下,見死不救!甚至他的族人詛咒他早點死去,好讓其他有能力的族人來繼承他的爵位,也就是能濫用私權帶給他們榮華富貴的人。
“先生的見解很是深刻。”東遠靖康很是贊賞的說道。
世家往往下場不太好,就是因為安於享樂,最終沒落,甚至不少世家被誅滅,其緣由就是庸碌的世家後代釀成大錯。
“像東遠國威震天下的東洛大將軍,言家的人才輩出,以及逐漸沒落的楊家。”董危一連列舉了兩個正例,一個反例。
大將軍一族就是近代軍功制最大的受益者,東洛正是透過軍功,一步步強大自己,而東洛大將軍早期的底層士兵鍛煉,促成了他現在統戰時沉穩老辣。
而楊家前任家主好大喜功,使得東遠國損兵折將,最後楊家也逐漸沒落,促使後輩不得不奮發向上,否則這天下恐怕就沒有楊家的一席之地了。故而有楊十一郎的憤然崛起。
如此種種,無不證明軍功制對於國家的巨大促進作用,有利影響。
然而不對啊,董危不是應該更多的駁斥軍功制,這樣才可以推行他的陳田策。陳田策若真能大大促進東遠國的國力,那麼董危和他的董家將要聲名崛起在中原大地。
由此可見,這董危是一個不貪戀功名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值得他的信任和重用。
董危想至此,哀傷的說道,“可嘆無量國國君無法強力推行這軍功制啊。”
“是無量國國君要推行這軍功制的嗎?”東遠靖康不可思議的說道,在他映像中那個無量國國君可很是昏庸啊。
“當初正是國君要推行和效仿這軍功制,可是不止被群臣反對,更被他的諸個兒子阻止。這也使得君臣不和,父子都背道而馳。這也造成了無量國國君後來逐漸放棄他的雄心,自甘墮落!”
東遠靖康聽得這麼一說,他倒是沒那麼反感那個糟老頭了,看來他也挺可悲的。軍功制要想真正推行,首當其沖,王室要做個表率。就像他們這三位皇子中,他就被安排從普通小兵做起,逐漸積累軍功。而他的兩位皇兄,也是戍邊多年。
而這一點造成父子背心,也不難想象,哪怕是他對於父王也有怨言。
說了這麼多,東遠靖康可算明白了董危寫這陳田策的緣由。“所以你是為了讓無量國國君重拾信心,所以才編制了這無量國可以採納的陳田策。”
“正是,可惜遲了。”董危道。“現在的無量國國君根本就無法真正採納我的任何策略。這陳田策也就成了無用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