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蟲洞驚魂> 《第二卷》第十章:詩雅三緘吊臥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第十章:詩雅三緘吊臥龍 (2 / 2)

馬車來到寫有“古隆中”的牌坊前停下,眾人下車信步前行。這時,一陣悠揚的笛聲傳來,眾人尋聲望去,只見牛背上的牧童橫拿著牧笛,正在吹奏一首田野牧歌,曲調婉轉深厚,嫋嫋不絕,彷彿低低傾訴著古老的故事,讓人不由心思驛動,浮想聯翩。

不知是恬靜的鄉村畫面,還是古樸的牧笛聲聲?觸動了林紫內心的情思,她竟用異常感人的聲音,深情地吟誦起李白的那首著名的思鄉絕句《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林紫的聲音真摯、抒情,每一句都讀得很緩、味道很濃,彷彿內心的河水阻擋不住,一下子迸發出來,剎那間形成一股動情的洪流,把傾聽的幾人全都淹沒而不能自拔。於薇薇、淩雲的眼圈已經開始泛紅,那股濃重的思鄉之情,又在翻卷、騷動。就連華生和尚文的臉色也掛起了幾許感傷,是啊,在外漂泊久了,誰會不想家呢?如果是在外謀生,或者浪跡天涯,無論多遠,終究還有回家的時候,可是他們幾個跌入了陌生的異時空,想要回家,卻成了渺茫的奢望,也難怪幾人觸景生情了。

聽到林紫的如潮心聲,雲龘的心裡也是百感交集。他的回家願望可不比他們幾人差,甚至更為強烈!他總覺得:同行幾人尷尬的結果完全由他而起,沒有自己莫名的特異之處,他們根本不會穿越時空,也就不會淪落到有家難回的境地。因此,雲龘才感到深深的自責,特別是一想到尚在三國、生死未蔔的衛國和金成鑫幾人,雲龘就更如亂箭穿心!他們四人在那個恩將仇報、陰狠狡詐的挹婁人指揮攻擊下,能否全身而退絕對是個問題。何況還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人,更會刺激這些野蠻人的獸性!吉兇與否?實在難以預料。難道這都是命運的使然?如果可能的話,雲龘倒是想再穿回三國一回,無論如何也要把孤立無援的他們,一起帶回來。可是如果薔薇、青竹二人過來,那麼二位的嫂夫人怎麼辦?這可不是封建社會,總不能一夫多妻吧,現代中國可不成!

雲龘感覺自己有點想多了。最起碼他們四人連唐朝都沒過來,何談下一步回家呢?而且為了回家,他們甚至有時還要昧心隱忍,對即將發生的事情,裝作懵然不知,壓抑著種種沖動,力求歷史按照曾經的軌跡執行,其用心良苦,何其沉重?現在,甚至連一首唐詩都必須掂量再三,想到這裡,雲龘有些無奈,摟住林紫,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的大詩人,以後不可再朗誦李白未成的詩句了。如果被這個狂傲不羈的家夥聽見,就不會再有此詩了。這首詩本是李白五十歲左右遊洛陽所作,你今天就把它曝光,豈不是早了二十多年。李白自視極高,他如果聽到你曾吟誦,怎會去吃別人嚼過的饃,再作此詩呢?”

雲龘怕大家理解不深,舉例說道:

“大家可能聽過曹操撕書的故事吧。《三國演義》記載,益州牧劉璋的助理張松,因嫌劉璋闇弱,不能光大益州,要把西川地圖獻給曹操,使其入主四川。在賓館中,張松跟曹操手下最為聰明的主簿楊修鬥起法來。楊修為彰顯曹操的謀略過人,請張松看曹操還沒有公開出版的軍事著作《孟德新書》。張松由於具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看後大笑說,&039;此書吾蜀地三尺小童,亦能背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039;楊修不信,張松當場便從頭到尾背誦了一遍。楊修十分驚訝,在向曹操彙報的時候,就把這件事說了。曹操聽了感嘆地說,&09;他感到自己有剽竊之嫌,馬上就把自己辛苦寫的書撕毀,燒掉了。”

雲龘環視了一下眾人,認真地接著說道:“曹孟德尚且如此,何況中國第一大詩人李白呢?他若不寫,此詩不就成了閣下的大作了嗎?可是,歷史沒有這一筆呀?因此,以後大家誰也不要當著這些古人的面,朗誦唐宋名家的詩句,以免以訛傳訛,造成混亂。”

眾人盡皆點頭稱是。華生見狀,推推眼鏡調侃道:“本來我們的林小姐才思噴湧,剛有大作問世,瞬間就讓同床異夢的人給扼殺了,可惜青史留名的大好機會,就這樣白白斷送嘍!”

此話一出,眾人全都鬨堂大笑,沉悶的氣氛算是扭轉過來。歡笑之餘,大家還真覺得這事,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關乎他們的回家大事,絕對放任不得。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大家全都開始隱忍著吟誦唐詩宋詞的沖動。畢竟從小到大,多少年的寒窗苦讀,誰還不會兩首古詩呢?而且又到了三國時期最偉大、最神奇的軍事諸葛亮故居,觸景生情,怎麼會無動於衷呢?但是心潮澎湃,也得忍著,亂彈琴不得。

眾人依次觀賞著古隆中的各處景緻,從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等十個景點,追尋著諸葛孔明的足跡,諸葛亮躬耕隴畝,閑庭散步,鼓琴吟書,笑擁自然的各種情景,一一浮現在眾人眼前。特別是電視劇中,著名演員唐國強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活靈活現地浮現出來:諸葛亮清晨起床,伸伸懶腰,呼吸一口窗外的芳草清香,隨口吟誦五言絕句的情景。雲龘情不自禁,不覺朗聲高呼:“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林紫聽雲龘縱情高吟,馬上提出異議:“你不讓別人朗誦,怎麼你自己犯規呢?”

眾人聽林紫一說,全都轉過目光,緊盯著雲龘,看他怎麼說?

雲龘不敢怠慢,趕緊解釋:“諸位英雄,我所說不能朗誦的古詩,是指現在尚未發生的詩作,可並不包括在此時間已經問世的作品。反倒是跟這些個歷史名人多吟誦些已經發生的作品,會顯得我們學識淵博,能讓他們高看一眼。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每首詩作寫成的時間,千萬不能後發先至,弄了個時間顛倒。因此吟誦古詩,特別是唐詩,一定要準確掌握發表的時間,否則,寧可不說,也不能出錯。”

林紫一歪腦袋,故作嗔怒地說道:“總是你有理,我不說還不成嗎?”

雲龘見林紫不悅,趕緊賠笑,提出晚上回去請大家喝酒時,先自罰三杯才算完事。他有自知之明:一般在這種爭辯中,不會有人會站在他這邊,因此,適時的妥協才是通達之理,即便你對,也不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