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典中,並非禁止元嬰是沒有收到邀請的元嬰修士,則可以在此區域觀禮。
這散修區,不參與列席,可立刻擺脫散修的身份。
這便是小修真國的尷尬,即便擁有宗門,但修為不高,在北玄宗眼中,與那些地位低下的散修無異。
而這千宗之會,懸空而浮,這蒲團極為尋常,並沒有絲毫神異之處,其上,甚至還有一些不明顯的破損之處。
但這四隻蒲團,只有四大修真國的乘境老祖,才有資格落座。
別無他因,只因為,這四禁制防護,恐怕早已損毀不見。
類似的蒲團,北玄宗還有數枚,但五大修真國始終遲遲沒有出現,使得那五隻蒲團從未出現此地。
蒲團之後,三十六座平臺一字排開,其形好似一座顛倒的懸空山,三十六座互連之下微微呈現弓形,將四隻蒲團拱衛其中。
每一座平臺上,只能有一人最終停留,對修為的限定,則必須是嬰變。
三十六座懸空山平臺之後,是百餘根千丈石錐,高低錯落有致,每根石錐最上端早已削平,可以在上面打坐吐納。
這些石錐,若無靈動修為,則無法登上,當然,令牌是必須之物,這一點與那倒懸空山一樣。
至於石錐的外圍,則是一大片開闊的廣場,但凡那些沒有令牌之人,觀禮之時,便只能留在此處。
故而,每個受邀宗門,總之,應是宗門修為最高之人。
其餘宗門之人,則會按照修真國所在,劃分割槽域,在那廣場遠遠觀禮。
除了受邀修真國的修士外,還有一些散修之人,也會來此四道。
這些散修中,自有一些修真宗門之間遊走。
對於這些散修,北玄宗並未排斥,只要這些人沒有影響冊封大典的進行,便不以為意。
相對凡人而言,修真界,並非一塵不染,反而是一個更勢利百倍的名利場。
修士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這一點,即便是北玄宗也不能免俗,故而聖女冊封大典的結束,對這千宗大會而言,卻只是剛剛開始。
無數修士的心中,被北玄宗點起了一團火焰,要麼浴火而生,要麼化為灰燼。
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機會,當著天下修士的面,橫刀立馬!
許山便以這樣的方式,將他這一生對天,地,人的所思所念,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