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米國的事情後,回到南洋萬龍的周啟仁天天在埋頭科研,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這次的萬龍登月計劃與其他的專案不同,進入金屬氫發動機除錯階段後,無論是空間站、月球探測器,還是萬龍飛船的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宇航服等都在緊急測試著。
這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開發,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深空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從計劃提出到現在已經三年多,耗資上百億美元,用去了炎黃聯盟一半的研發經費,當然也提供了驚人的就業長期增長,參加此次計劃的有兩百家企業和80多個科研機構,研發總人數超過3萬人。
1954年一月,發射的徘徊號探測器,在不同的月球軌道上拍攝月球表面狀況的照片1.8萬張,瞭解飛船在月面著陸的可能性。
1954年2月14日,勘測者號自動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透過電視發回8.6萬張月面照片,並探測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資料。
3月8日,繞月飛行的探測器,對40多個預選著陸區拍攝高解析度照片,獲得1000多張小比例尺高畫質晰度的月面照片,據此選出約10個預計的登月點。
1954年4月1日,鳳凰空間站1號由“東方快車”載入離地球表面400公里的軌道上執行。
1954年5月到10月,“東方快車”先後搭載220號鳳凰空間進入預定軌道。
1954年11月到年底,“東方快車”搭載120名宇航員進入鳳凰空間站,測試指令艙上的對接系統,並進行醫學—生物學研究和操縱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和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
1955年1月1日,由“東方快車”運載萬龍1號飛船升空,送至環繞地球執行的低高度停泊軌道。萬龍飛船第一次點火加速,將飛船送入地月過渡軌道。飛船與“東方快車”分離,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天后開始接近月球,由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周啟仁、楊夢、張阿麗、羅西、瑪格麗進入登月艙,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下降至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一個隕石坑附近實現軟著陸,周啟仁對著鳳凰衛視的攝像頭向全世界宣佈:“炎黃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張阿麗仍留在指揮艙內,而周啟仁帶著羅西四人在月面上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月震儀和鐳射反射器,採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55千克,然後駕駛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母船會合對接。
隨即拋棄登月艙,起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使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在接近地球時拋掉服務艙,萬龍飛船進入再入鳳凰空間,五人再次搭載“東方快車”於1月14日在萬龍降落。
萬龍飛船從1955年1月至12月,“東方快車”連續搭載了112號萬龍飛船進入月球,共有480名宇航員均登月成功,並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太陽系最古老的撞擊坑——馮卡門撞擊坑建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和炎黃聯盟金屬氫生產基地.........
.......
在各種歡騰中,轉眼到了1956年的春節。
“各位觀眾,我是鳳凰衛視記者程思思,身後的是林代、樂帝、尤慜、李儷華、張中文,地面站的工程師們,謝謝你們!我們已成功到達月球靜海基地!”
“我是樂帝,在此也住全世界的人們春節快樂,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