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的學生開始安靜下來聽溫婉講話。
溫婉的話確實是他們所茫然的,他們有的面臨畢業,就業困難,不知何去何從的無措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
如今溫婉卻告訴他們,他們所學的是國家重視的。
“大家都知道,我熱愛我的家鄉,我成長於貧困村落,可家鄉培育了我,我畢業回家鄉,就是想發展自己的家鄉,我站在這裡,就是因為你們所學的知識,於我們發展鄉村很重要。我本為寧縣招引人才而來,如今我卻要換個說法。”
溫婉頓了頓,看著臺下的學生,“同學們,我為你們而來!”
“你們青春,充滿活力與理想,你們對未來有著許多美好的展望,你們充滿著澎湃的熱血。青春,是你們的代言詞。”
“你們來自不同的市縣鄉村,你們因為不同的原因匯聚到這裡。有的同學喜歡植物,選擇了植物保護類的學科,有的同學喜歡研究土壤,選擇農業資源和環境管理,也有的就是高考分數不上不下,便報了個穩妥的農科大,不為別的,只為了混個大學本科文憑。”
“然而不管你們因為什麼原因來到這裡,你們會發現學農科的人很簡單,簡單到他能為一棵小樹苗建房子,簡單到為了不讓雞凍到給它織毛衣穿,你們為了突然的變天會不顧一切地跑到研究基地去護住自己的研究,自己淋雨沒關係,研究的物件不能遭殃。”
溫婉的話一句句直達學生的心裡,這些確實是他們在大學裡面常做的事。
“我剛剛還沒上臺前,看了一下你們的衣著。你們最潮流的鞋子是防水靴,最好看的帽子是草帽,最趁手的筆是那耙土的鏟子和鋤頭。你們穿著的衣服怎麼方便怎麼來,甚至我還聽到有些同學一邊走一邊在討論昨晚的降溫影響了自己的大棚菜。”
“上來前,我準備了三頁紙的演講稿。”溫婉把自己的演講稿舉起來,“裡面寫著鼓勵大家到寧縣發展的許多話語,還有很多寧縣政府扶持回鄉發展專案的優惠政策。可當我看到大家身上全是樸素耐髒的衣服後,我覺得你們的價值已經不是我一個人可以來衡量。”
“自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花朵需要保護,未來需要培養。
可為何我們是未來?沒有人好好地與我們說過。
我們的父母,也在我們這樣的年歲走過,因為時代因素,他們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可能沒讀多少書不識幾個字,可能忙忙碌碌一輩子,到頭來也只是勉強過日子。
我們未來,可能也會走他們走過的路,有幸的是我們比他們多了一些知識,我們看天氣能知道什麼東西可以種植了,摸土壤我們知道它肥不肥沃適合種什麼樣的蔬菜果實,我們會改變人們種田的方式,可以用上機械去收割稻穀,可以機械播撒幾百畝地不用一天時間。”
“利用知識,讓我們就算再走父母的路也能輕鬆許多。”溫婉頓了頓,“可沒有人是真正願意走老一輩的路返鄉發展農業的,很多人覺得堂堂大學生,讀完書就是去種地,很丟人。”
“可丟人嗎?我們吃的每一粒米,每一顆菜,每一口肉,哪個不是從農業中來?它哪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