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平一共寫了三封信。
一封自然是給孫策,邀請孫策結盟,共同討伐劉表。
孫策應該是有著報父仇和奪取荊州的兩個目的。
但荊州劉表好歹帶甲十萬,又豈是那麼好對付的,所以這個時候若是能有一個盟友捅劉表的屁股,想必孫策會很樂意接受。
最關鍵的是,若是成功了,利益很誘人。
第二封自然是寫往淮南。
沒辦法,這次的事陳宮寫信過來罵了他一個狗血淋頭。
雖然說他也是被魏延給坑了,但誰讓現在魏延受他指揮呢。
這種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不問緣由。
所以,任小平寫這封信,一來是能讓淮南方向有個準備,二來則是陳宮賈詡能為他查漏補缺,三來則是萬一有個意外也能有個兜底。
至於第三封信自然是寫給曹操的求和信。
雖然說曹操剛打完徐州之後需要令大軍休整,大機率不會來打南陽。
但是,任小平覺得還是寫封求和信,放低一下姿態,給曹操掙一個面子對未來更加的有利。
至於說太慫,失了面子什麼的,任小平作為後世而來,人均臉皮比城牆都厚的時代,自然不在意這些。
臉皮能幹什麼?
能當飯吃?
與其看重臉面還不如丟掉臉面,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他丟掉了面子,讓曹操掙了面子,曹操自然就高興了,心結也解了。
到時候等他後面真的要搞小動作的時候,曹操看在要面對北方霸主的情況下,說不得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要是不寫求和信,曹操心結不消,自然心氣不順,到時候萬一覺得有機會,頂著北方霸主的威脅也要擠出時間南下,順了這口氣,那這不完犢子了嘛。
任小平框框一頓寫,寫給孫策的自然更強勢一點,不能讓孫策把他這裡看成了弱勢的一方,是要靠著他孫策撿便宜的,必須要讓孫策認識到兩方地位的平等性,不然在後面的分贓上必然要吃虧。
但也不能太過,不然孫策覺得不爽脾氣一上來不聯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