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遊客人群,正跟著一個年輕導遊小姐進入金陵博物館內。
導遊小姐笑嘻嘻說:“我先問大家一個簡單問題,這金陵博物館和博物院的差別在哪裡呢?”
遊客一下子給問住了,咦,對了,為什麼一個叫“院”,而一個叫“館”呢。
“是不是博物館先被佔了,後面一個名字沒得起了?”
大家笑了,導遊小姐也很燦爛地笑著。
她說:“這個為遊客說的還真差不多,金陵博物院在中山門內半山園,前身是民國時期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央博物院,解放後,叫中央,肯定不合適了,所以叫金陵博物院,繼續以博物院之稱。”
又有遊客問:“這博物館這裡收藏的寶貝,多不多啊,都有什麼好東西?”
“多啊,金陵博物館擁有各類藏品十幾萬餘件,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均為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和備受國內外學術界矚目的珍品。尤其是,中國的國寶之一,元青花韓信月下追韓信就在三樓珍藏,這可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國寶之一……
元青花有多珍貴,在去年的倫敦拍賣會上,一件名為“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就被拍賣到2.3億人民幣的天價。而這一件藝術價值和體積都遠高於鬼谷子下山元青花,早被業內專家戲稱,就算出價十億元也不賣。”
導遊笑著介紹,“纖穠適宜,這件寶貝是迄今出土青花瓷器中儲存最完好、藝術價值最高的元代青花瓷精品之一。為了防止仿製,這件元青花僅一面可以公開展示,不能稱重,因為瓷器的重量也是鑑定瓷器真偽的一個重要資料……”
“既然有這麼多寶貝,怎麼把這個破劍鞘還掛在大廳裡,還是空的,劍都沒有……”一個遊客質疑道。
女導遊解釋道:“這個的確不是什麼寶貝,但有著神秘的故事,所以博物館把它放在二樓大廳裡……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斗七星寶劍的劍鞘,但寶劍丟了,很可惜。據說北斗七星寶劍是中國古代的一件寶物,也有人說它蘊含著一個寶藏的秘密,傳說說是元末皇帝把它們的寶藏藏在了一個山裡,希望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回到中原大陸……”
北斗七星寶劍,簡稱七星寶劍,曾經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心愛之物。乾隆皇帝在清朝的皇帝中排在第六位,他除了是在中國歷史上掌握最高權力時間最久的皇帝之外,還是活得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但即使是他,到死也未能解開七星寶劍的秘密,於是乾隆臨死之前決定將其死後和他一起陪葬。
於是,七星寶劍也和乾隆皇帝一起下葬,本來七星寶劍可以永遠地平靜地安放在地下,但卻沒想到盜墓者橫行無忌,乾隆墓包括北斗寶劍被盜墓者盜出,不得不開始顛沛流離的經歷。
這就要提到民國軍閥之一的孫殿英,這小子膽大包天。在1928年7月2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包圍了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一夜之間連掘慈禧和乾隆兩座陵墓,將陪葬的金銀珠寶等洗劫一空,裝了滿滿二十大車返回駐地。
愚蠢的孫殿英還將這件事當做了自己的功績四處宣揚。一個月後,南京的《中央日報》在頭版報道了“匪軍掘盜東陵的慘狀”的訊息,震驚全國。各界人士強烈要求法辦孫殿英。此時孫殿英方才慌了手腳,他用盜陵得來的贓物,四處打點當朝權貴,把乾隆朝珠中最大的兩顆送給戴笠,將慈禧口中含的那顆寶珠送給了宋美齡,將“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
一番打點後,強烈法辦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十年之後,抗日戰爭爆發,已經沒了兵權的孫殿英人在北平,和日本人交好,但怕被日本人失敗後被老蔣當漢奸秋後算賬,於是在北平的他又將最珍貴的北斗七星劍交給軍統手上,北平軍統頭子馬漢三,戴笠的親信之一,請他上交戴笠轉送老蔣。
抗戰期間,兵荒馬亂,通道堵塞,戴笠收到這一情報後,命令馬漢三設法將寶劍送往重慶,呈獻給老蔣。
但馬漢三深知這把北斗七星寶劍價值連城,覬覦已久,他還想利用戰亂的形勢,尋覓機會擁為己有,拖著時局混亂的藉口沒有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