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隆元年960)二月,“黃袍加身”、當上皇帝沒多久的趙匡胤召見宰相範質議政。
為表示對宰相的尊崇優禮,召見時設有座賜茶,宰相可以與皇帝“坐而論道”。
不過這一次,範質行禮完畢剛要坐下,卻聽趙匡胤說:“朕最近有些眼花,看不清東西,煩請愛卿將奏摺拿到朕面前。”範質於是上前遞摺子。
就在這時,早已受命的內侍便把範質的座位與茶給撤了。範質回身發現座位賜茶都沒了,只好站著答話。
這便是正、野史都說到過趙匡胤“廢座撤茶”的故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此大臣們在上朝議政時再也不能與皇帝平起平坐,一站一坐之間,皇權便與臣下拉開了距離。
趙匡胤於悄無聲息中抬高了皇權,而茶的地位也水漲船高達到了頂峰,對大臣們而言,在前殿奏對時,皇帝賜座賞茶不再是理所應當的了,而成了榮耀、給面子的事情。
隨心和曾國亢抿茶、談著有關茶的趣味,時間過得很快。
客廳裡,王玉梅送了蒸籠回來後,就收拾好了餐桌。公公說了,要和兩位客人共進早餐的。
沒多久,曾正斌送進來七籠包子,將蒸籠兩兩分開,放在對應的椅子前,對隨心說聲“陳兄弟慢用”就出去了,外面少不了他,而且,曾正斌心裡有數,有自己父親陪著這位陳兄弟談事情,沒什麼不放心的,父親經多見廣,有他老人家出面比自己還好。
籠裡的包子往外直冒熱氣、香噴噴的,聞著都有食慾。
曾國亢笑道:“兩位賢侄,我們先吃早點。這籠蒸的灌湯包味道還將就,我綜合了一下南北包子的特『色』,稍作了些改良。”
三人起身,到餐桌前就坐。
曾家人已吃完早餐,今天曾老伯是例外,他昨晚高興得失眠,補了個覺。
“賢侄,放開了吃,就當作在自家好了。”曾老伯做請吃的姿式。
隨心點頭,說道:“您請,在老伯家,我很放鬆。”伸筷子挾個巧的包子到碗裡,說道:“吃南方的湯包要心,咬重了,湯會冒出嘴來。”
這是間接提醒藍萍。
上世友專門介紹過吃“金陵灌湯包”的方法:“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這是灌湯包的吃法口訣。
就是說,“首先用筷子輕輕夾起,慢慢移到湯勺上,先咬一口湯包皮,讓湯汁流出來,把湯喝完了,再把灌湯包吃下。這樣吃灌湯包才不會燙嘴,才能吃到湯包的真正風味。”
曾老伯家裡是用碗,不是用湯勺,估計湯不太多,但咬重了,同樣危險。
喜歡重生之一路隨心請大家收藏:()重生之一路隨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