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考聽到羋麗的擔憂之後,頓時一笑:“祭祀也好,風俗也罷,都是因人而存在的。”
“要是連人都留存不下來,部族方國被滅,這祭祀與風俗,更是留存不下。”
姬考這話說完之後,羋麗直接雙目一睜,看著姬考:“依考君所說,為了部族留存,我們就要練祖宗神靈都不要了嗎?”
祭祀也好,風俗也罷,其實都是對於自己的祖先,以及信奉的神靈的懷念。
這種懷念,其實就是一個部族,區別於其他部族的地方。
楚人南下已有百年,雖然已經被中原的殷商視為楚蠻,荊楚並稱。但是楚人自己,卻一直自外於荊蠻之中,從來不肯融入。
究其原因,就是楚人以中原的風俗為榮,始終以自己的祖先,以及自己信奉的神靈為榮耀。
如今聽到姬考的意思,似乎就是以自身性命為重,祖先神靈次之,羋麗也說不出原因,就是覺得,這樣不對。
一旁的鬻熊,聽了一下兒子的疑問,頓時也有了想法。
瞬間覺得,姬考的辦法,確實不太可行。
自從被盤庚武丁先後驅逐之後,在楚人的心中,一直就有一個念頭。
楚人,乃是中原而來的,不是蠻夷。
而且他心中,還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新被諸夏諸方國接納。
每到半夜之時,楚人看著頭頂明月,經常聚在一起,談論祖輩在中原的往事。
在討論之中,他們一代一代,傳承著來自中原的記憶,並且已經將他沉浸在血脈深處了。
姬考看到羋麗與楚君鬻熊的神色,搖頭一笑:“兩位誤會姬考的意思了,我並沒有讓楚人放棄祭祀與風俗的打算。甚至覺得,楚人的祭祀與風俗,想要不被泯滅,更應該這樣做。”
“羋麗愚昧,請考君詳說。”
“麗君可否告訴姬考,楚人初來之時,所說乃是雅言夏語,與中原無二。到了現在,為何除下楚君嫡系一脈,族民已然都是說三苗語言了。”
“另外,楚人當初居祝融之墟,想必都有行冠禮的習俗,男子一旦成年,便要束髮戴冠。可是如今,上到你父楚君,下到尋常楚民。姬考放眼望去,卻無一人束髮戴冠。麗君可否告訴我,這是為何?”
“難道這些風俗,便不是楚人從中原帶來的風俗?這些風俗,就不是楚人祖先留給楚人的嗎?”
姬考連續三個問題,直接將楚君鬻熊,以及他的兒子羋麗給問住了。
羋麗瞠目結舌,不知道作何回答。鬻熊也是面帶慚愧之色,欲言又止。
楚人為了在這邊立足,不得不習慣三苗語言,為了漁獵方便,不得不披髮棄冠。
這些東西,都說到了鬻熊父子的痛處,也說到了他們祖輩心中的痛處。
姬考見他們不回答,繼續笑道:“但凡部族混居,自然是各種制度混雜,必然有制度起興,也有制度滅亡。楚人勢不敵諸蠻,人不過荊濮,能夠在這邊延續數百年,諸般制度還大多數留存,姬考很是佩服。”
說到這裡,姬考對著他們父子拱手一禮。
而後,繼續說道:“百年之前,我姬周也與楚人形勢相差無幾,苟且於戎狄之中,諸般制度難以存留。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商帝願意支援姬周,因此我太祖父亶,從戎狄腹地遷出,重建諸夏耕種禮儀之制。”
“如今數十年過去,姬周諸般制度,已然可稱諸夏方國表率。是以制度之生滅,不因時間早晚,在於行與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