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雷聲滾滾,在天邊悶響。
這不是姬考心神之中的雷霆炸響,而是真正的天雷響起,驚蟄已到。
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聽到這雷聲之後,姬考便悠悠睜開雙目,暫時結束了修行。
春雷既響,萬物復甦,是時候開始耕田以備種植了。
他走出木屋,將那十幾個與他同來的人召集,開始分配任務了。
十幾個人,包括他自己,都分到一塊田地,進行墾荒。
於是,以他們的居所為中心,浩浩蕩蕩的開荒運動展開了。
三百步為一里,每個人都要負責方圓二十里左右的地,整片開墾之地,足足有方圓三百里。
這些土地,多是分佈在瀆水與它之流所在,水源充足,方便灌溉。
姬考給自己分的,自然就是在他的居所旁邊。
然後,他便開始讓所有人進行種子處理,手頭上的種子,有麻、稷、黍、麥、菽(shu)這盛行的五穀,當然也有稻。
六種主要的種子之中,麻的種子最為好些,畢竟蜀地種麻的歷史,幾乎與養蠶差不多。
當初麻姑與蠶叢氏共同入蜀,前者教民種麻稱麻衣神,後者教民養蠶稱青衣神。
至於稷、黍、麥、菽這四種,種子就要差上一些了,姬考走遍蜀地,才篩選出了部分好一些的穀物來育種,加上從殷商過來之時,一路上所選,才勉強足夠。
稷是粟谷,正是姬考先祖后稷開始種植的東西,號稱百穀之王,中原民眾最常食用之物。
黍是糜子,菽是豆類,麥是小麥,也都是中原所種植的主流,周原都有種植,以前姬昌特意教導過,姬考也大概明白其種植之法。
最後的稻穀,則是周原甚至殷商之中,都沒有見過的穀物。
這是姬考在後世之時,最為熟悉的穀物了,他生於吳楚之地,後來雖然因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生活稍微富足了一些,但是幼年之時,經常在田間隴裡與水稻打交道。
這些穀物的來源,姬考猜測,應該是蜀地更南的越人所種了。畢竟蜀民之中,不乏來自駱越之人。
所謂駱越,乃是越人的一支,與蜀地最近。
種植水稻的各個步驟,他都不陌生,然而,手中的稻穀卻有問題。
此時的稻穀,遠不如他後世所見的豐實,與粟谷相比,大不了多少。他走遍蜀地,也沒有獲得多少。
三年時間,默默種植,默默收穫也不知道能不能種成。即便是能種成,他也要另做籌劃,不能隨意交給柏灌王。
此人志大而德薄,並非可以共謀幫助蜀民安居樂業之人。
因此,種稻之事,需要他親力親為,不能絲毫假手他人。
······
說是在此躬耕種植,何嘗不是另外一種修行呢?
白日之間,姬考將修行之法,化入種種農活之中,墾荒、布種、育秧、除草、引水,甚至親自化糞為肥,他都做起來絲毫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