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之時,先民自矇昧而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不宗鬼神,不拜妖魔,取法天地自然,始有煉氣之法。”
“自燧人氏、有巢氏、緇衣氏等先民開始,煉氣之法與其他諸般修行便齊頭並進。”
“經伏羲陛下、神農陛下與軒轅陛下三代之治,既使文明肇始,又為煉氣定基。”
······
“而後,煉氣之道逐漸興盛,入境煉氣之後,有感玄洞真通神三階。通神者,通於神明也,一入通神,便可稱真人。”
“蒙列為真人不棄,相助於予,建罪予之臺,真人則稱萬方之臺。”
“予本以先祖之言‘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名稱此臺,諸真人卻言,若有其罪,萬方共擔,不罪予一人。”
“諸位真人拳拳之心,予心中甚為感激,遂兩名並稱。在此臺建立之後,諸位真人和予勠力同心,北卻戎狄,西平羌蜀,南威荊楚,東抗九夷,殷商終於有了再興諸夏,萬方來朝之勢。”
······
聽到武乙在臺上講這番話,遠處的沬邑百姓,心中熱血沸騰,臉上都充滿了激動之色。
諸夏最為興盛之時,曾經萬方朝貢,他們商人代夏,雖然邦畿之地,遠勝夏后氏邦畿,但是九州方國,卻從來沒有同時入貢商都之時。
殷商邦畿在變大,四方的戎狄蠻夷等,同樣在擴大他們的勢力,由一個個不比部落大的方國,逐漸變成了被殷商數次擊潰,還很快就恢復元氣的大型方國。
便是五百年前,成湯在世之時,或者百年之前,武丁中興盛世,都從來沒有達成過萬方來朝這一目標。
如今聽到武乙之言,藉助萬方煉氣士之力,竟然讓陛下有著如此大的志願。
“再興諸夏,萬方來朝!”
“再興諸夏,萬方來朝!”
······
便是其他諸夏方國之主,或者一些重臣,素來心思深沉,都忍不住面色激動,看著臺上的商帝。
人群之中,唯有巫祝一脈之人,冷眼旁觀,甚至不乏揶揄之色。
武乙說這麼多,似乎都是在吹噓煉氣士一脈的功績,但是從成湯代夏,一直到武丁中興,甚至兩位先帝祖甲與庚丁擊敗羌蜀,哪裡少得了他們巫祝一脈的功勞。
而臺上的武乙,似乎要將他們這一脈的貢獻,完全抹去似的,其心可誅啊。
要不是巫祝一脈,與鬼神聯絡,和當初的成湯立約,商氏哪裡能這麼容易承維夏命,受諸夏方國之尊。
但是這一切,在這位年近百歲的商帝口中,卻隻字都未提起,巫祝一脈之人,對於等下要為之事,更是堅決了不少。
煉氣士要傳承,巫祝同樣要傳承,傳承之爭,不可退讓。爭未必能勝,但是退一定會亡。
商帝武乙擺了擺手,示意所有人安靜,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