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的姓,勉強姓彭吧,曾為殷都守藏之吏,卻早就不做了。”
中年男子的話,讓姬考目光微動,此時之人,皆以姓氏為榮,便如眼前的兩位姜姓之人,似乎每說起姓氏,就要讓人知道他們是炎帝之後一般。
而中年男子,卻似乎極不在乎。
不過姬考也明白,人各有想法,並不足為怪。
他正了一下衣冠,然後躬身對中年男子行禮道:“謝過彭先生相助。”
彭先生擺手一笑:“不用多謝,我正有事與你商量,借你樓船一用。”
“先生請講。”
“在大河之北,離此不遠,乃是我一位亡友衣冠冢所在。我與他相識於一艘木舟之上,這次想乘你這樓船去拜祭於他。”
彭先生極為客氣,用一副商量的語氣與姬考說道。
“自然可以,先生故友葬在何地,等到天亮之後,我那幾個軍士回來,便即刻出發。”
“與你們同路,大河之北,有一險地,深險如涵,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群嶺,北塞大河,桃花開遍,便是此處了。”
姬考擺開地圖,發現彭先生所說之處,似乎就是後世的函谷關所在之地。
當然,此時尚沒有函谷關,更沒有那位老者騎乘青牛路過。
“蘭君,你是說你此去是殷都嗎?”
另外一邊,姜隱與姜蘭談起這一路的行程。
姜蘭笑道:“不錯,正是殷都,一來護送姬考拜見商帝,二來去往傳說中的萬方臺見識一番。”
“去那也好,如今天下諸方,但凡天資卓絕的煉氣士,都被送去了萬方臺之中。蘭君此去,恰可以見識一下天下英才。”
罪予臺,或者說萬方臺的名聲,對諸夏煉氣士來說,幾乎無人不知。
誰也不知道,那座高臺的宮殿之中,到底隱藏了多少高人。
“正想去見識一番。”
姜蘭心中,也確實憧憬不已。
“先兄姜顯的兒子,也就是我的侄子望,正在殷都之中求學。要是蘭君能夠遇到,還請幫我帶話給他。”
姜蘭驚咦一聲:“姜望竟然也在沬邑之中,還真是湊巧啊。”
聽到姜望的名字,正在一邊命伯達去缶氏營地,接回那四名軍士的姬考,忽然抬頭。
不會這麼巧,這個姜望,就是那位姜望吧?
看來自己去了沬邑之後,也要找機會見識一下了。
“哎,這孩子,一直沒有入境成功,卻又不甘心,說到沬邑之中多見見世間百態,總有入境之機的。”
姜蘭說道:“他這麼說其實也不錯,入境一步,半是天資,半是人運,天資可補人運,人運亦可以補天資。”
“話是這麼說,要是他等個幾十年都沒入境,那我們這一脈,不是要斷後了。先兄臨終之前,便囑咐我,無論如何,也要讓這小子留下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