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自殺後,背上了通敵貪墨的罪名,雲家一門雖未被流放,可背上罪臣之後的罪名也和仕途永絕了。
然而讓大家意外的是顧家軍卻並沒有得以平反,紅河谷戰敗,顧老將軍激勇冒進的罪名死死的烙在顧家人身上。
查良其不甘心老師蒙受冤屈繼續查老師的案子,既然是貪墨,他就先從那筆糧食查起,糧食沒有運往西北,而是在一個驛站停了兩個多月,以地方賦稅的名義又回了戶部。
那便說明老師沒有貪墨,還有那些所謂通敵的信件,契丹王的印鑑是真的,可信的稱謂被動過手腳。
最上面的一層被揭掉過,若是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他問過有經驗的造紙師傅,那種紙質厚,的確有高手可以做到。
也就是說,朝中的確有人通敵,可通敵的並不是老師,而是另有其人,到最後所有的證據直指當時的明仁皇帝。
他帶著證據先去找了顧夫人,他一個人撼動不了,但顧家可以。
可那時邊疆再次危機,顧夫人為雪紅河谷之恥,為顧家眾人復仇,主動請纓,率當年留守的剩餘一萬將領和朝廷撥的十萬大軍出京,大破西涼契丹大軍,重新穩住邊疆。
他錯過了將證據交給顧夫人,顧夫人再回京已經是一年半後,顧夫人打了勝戰,請旨重查顧家軍的案子,可皇上並未答應。
紅河谷戰敗後,十萬將士戰死,一把大火,白骨成山,早已無法分辨。
未能平反,顧大將軍和整個顧家軍都是罪臣之身,顧夫人無法將他們的屍骨帶回大齊,又不忍暴屍荒野,便命人……就地集中掩埋。
顧夫人只能帶著大軍回京,因為顧家唯一的血脈還在京中。
紅河谷一仗雖輸了,可也大挫契丹銳氣,再加上顧夫人這一仗給大齊邊疆換來二十多年的和平。
顧家如此功績,顧夫人回京後也只得了聖上一個封君之號,聽著響亮,卻並無用處。
他在京中東躲西藏一年多,終於等回了顧老封君,他要把證據交給她時被人追殺,昏迷了三個多月才醒。
是魏大人救了他,魏大人告訴他,顧夫人已經交了兵符,顧家已經退出朝堂不問世事了。
而且,明仁皇帝已經在一個月前薨逝,新帝登基了。
若要為老師,為顧家平反,便要讓新帝揭露先帝的不是,大齊以孝治國,絕無可能。
他心灰意冷,回了家鄉,沒想到幾十年過去,竟還有機會。
查良其顫巍巍的將儲存了幾十年的證據呈上。
當初知道真相的人都已經故去,可證據不會消失,那些發生過的事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