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二十多年過去,上官大人也算有始有終,破了案子,終得圓滿。
太子出面當和事佬,上官家也不好再對朝廷心生抗拒,雖仍舊不肯入仕,但至少同意族中子弟來京辦學。
辦學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身為大齊人,可以不效力趙家天下,但要為百姓謀福祉。
再說,上官家欠了清虛道長一個大人情,當年上官大人能全身而退回到山東全仰仗於清虛道長從中周旋。
而且,曾經的鬼谷谷主在遊歷時收過上官家一位祖輩為徒,上官家和鬼谷算得上是老交情了。
趙恆雖是太子,可也是清虛道長首徒,皇家的面子可以不給,鬼谷的面子必須給。
上官家派來的上官明禮和上官學禮兩兄弟雖然和趙恆年紀差不多,可論起來,他們得叫趙恆一聲大師伯。
山東大儒以上官家為尊,上官家都派了家中嫡系子弟,其他家族自然要派人來。
因為其父輩早已過了不惑之年,這個年紀讓他們背井離鄉的也不容易,後面還有一大家子呢。
於是各家族便派了族中出色的年輕子弟來京,也是給足了太子殿下面子。
入不入仕這種事,現在不著急下定論,人都來京城了,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上官家的泰安書院大齊聞名,每年都有不少學生不遠千里的去山東求學,就是衝著泰安書院去的。
辦女學對他們來說沒有難度,而且女學就辦在國子監內,這也是借了國子監的金字招牌。
能進國子監讀書的都是什麼人?世家官宦子弟,寒門優秀學子,說白了就是將來朝中中流砥柱,最好的都在這兒呢。
誰家還沒有個女兒姐妹的,能接觸到第一手的未來夫婿人選資料,還找什麼人打聽呀,自己就看的清清楚楚了。
最重要,國子監的金子招牌,東宮發起,試問,誰家敢不給面子。
這兩日大臣們家中陸續都收到東宮和國子監聯名送去的招生通知。
因為是第一批女學,所以要求條件比男子入國子監的條件寬鬆許多。
而且若家中嫡系沒有適齡女兒入學也可推選一名族中女子頂替這個名額。
聽說孫大人的女兒,宋大人的女兒,劉大人的女兒早就內定了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