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把上官家的人請進京籌辦女學,這不算入仕吧。
等到了京城,再想辦法收拾,不對,想辦法籠絡他們。
“上官家?只怕他們未必肯。”上官家是有骨氣的,當初景王不是也沒把他們收為己用。
再說,上一世好像直到她死,山東那些大儒都沒有入仕。
“我師父對上官家有恩,再加上常祭酒出面應該沒有問題。”趙恆篤定道。
上官家人只是對當年的事耿耿於懷,連帶著對朝廷不滿,如今,真相大白,是清河搞的鬼,他們要再惺惺作態,就枉讀聖賢書了。
而且,常祭酒祖籍雖不是山東卻曾在山東泰安書院讀書,山東不少大儒都是他的同窗,由他出面做和事佬這事就妥了。
“若如此真是太好了,那一切就有勞太子殿下了。”陸瑤打趣道。
“夫人,能否用膳了,不然,我怕沒力氣為夫人效勞了。”趙恆是真餓,年輕的身體和那群老頭子比還真是不抗餓。
陸瑤知道趙恆不是那種嘴上說說的人,但凡他應下的事,必是十分有把握的。
不過,他打上官家的注意怕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吧。
若趙恆真能請來那些大儒為朝廷效力重組內閣,那就是為朝中加入了一股新勢力,用山東大儒平衡世家和清流的矛盾真是再好不過了。
幹得漂亮,不愧是她看上的人。
陸瑤心裡竊喜著,小丫頭們提著食盒進來了。
近來天氣熱,廚房做的菜也是偏清爽,少湯汁的那種,當然,主要還是為迎合陸瑤胃口。
反正趙恆不挑食,給什麼吃什麼,吃的都特香,不然皇上也不會總喜歡留趙恆一起用膳了。
今日這些菜品,若按東宮的標準,那連一半的一半都不到。
趙恆入東宮第一日便定了規矩,不許浪費食物,每日膳食夠用就好,他自己先以身作則。
每年宮裡浪費的糧食夠多少邊關將士吃喝,這就是不良風氣。
“殿下,馮大人求見。”快用完膳時青鸞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