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462章 你最內憂外困的時候,也已不遠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2章 你最內憂外困的時候,也已不遠了 (1 / 2)

不止是廬州,壽、濠、宿、亳、光等幾處州府治所,也都已有魏國軍旅迅速接管。城頭更易旗幟,不出幾日的光景,便盡為李天衢一方勢力所佔。

而吳軍方面,李神福迅速收兵至舒州、臺蒙立刻回撤至和州兩處治所,穩定局勢,儘可能確保長江以北的吳國領地不會盡數為魏國所佔。卻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叛臣田頵,將北面一處處州府轉交於李天衢。

畢竟在江淮平原地界,李天衢調動諸部騎軍機動性極強,腳程遠要比只能憑著兩條腿做急行軍的吳軍要快上太多。似李神福、臺蒙這等吳軍中善於統軍作戰的將才,也立刻意識到現在便要倉促與魏軍開戰,身陷敵境之內,他們也只能被敵軍活活拖垮。

因為吳國戰馬資源不但極度稀缺,而且幾乎可以說就沒有善於指揮騎兵作戰的將領。

畢竟按史載都曾明言表過,楊行密麾下眾部軍旅素習水戰而不擅騎射,此後得河東、鄆、兗等部騎兵,騎軍聲威才得以大振...可問題是,朱瑾、安仁義、柴再用、李承嗣、史儼...這些走正史線本來會投從吳軍,而善於指揮騎兵的將領,可楊行密卻一個都沒撈著。

雖說吳國軍中,還有善於騎射的沙陀將領米志誠,還有每逢戰陣皆身先士卒,也善驅騎來往突陣的驍將王茂章,可是個人武勇與帶兵打仗有時候也是兩碼事。更何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吳國戰馬儲備而言,很難組建成建制的部曲。

李天衢先前與吳國互市通商,便刻意卡著戰馬這等戰爭資源,所以楊行密根本來不及立刻平定廬州,現在便要在江淮平原地帶打響與李天衢之間的戰爭,要吃大虧的也註定會是他。

而田頵選擇投誠,致使江北諸州易幟歸從於魏國。李天衢心說自然也須厚封重賞...不過他與楊行密本來是同鄉知交摯友,還是一起打天下的過命交情,可他們這對君臣終究還是決裂了,而且彼此都有責任,然而田頵的動機則是,他最早被楊行密封為節度使仍不滿足,那麼我又該如何封賞,才能確保其不會再有背反作亂的可能?

雖說安仁義如今是最早隨我創立基業的嫡系心腹之一,應該也不至輕易受田頵鼓動便會響應他背主造反。但是因田頵之故又輕易拿下六座軍州,如何封賞他也著實要多尋思一番。

只不過田頵尚還在廬州打理江北諸州交接於魏國事宜,在他趕赴汴京覲見之前,反而是吳國楊行密派來的使臣先至。至於前來要求與李天衢交涉的因由,則是對友邦收容叛臣,佔據他吳國疆土“表示強烈的抗議與譴責”......

“陛下與吾王相交甚厚,又一併誓師舉兵,討伐篡唐梁賊,本來同仇敵愾,而吾王從未曾逾越失禮,也從未曾侵害友邦...陛下卻怎可收容我朝叛臣田頵,又怎能無端侵佔我吳國疆土?如此恐遭天下人非議也!更何況......”

李天衢睥睨冷笑,聽著那憤慨陳詞的吳國來使繼續說下去。

按說楊行密與朱溫已經開始暗中合謀,但這樁機密畢竟還沒有公開讓世人得知。所以楊行密就表現得跟個苦主似的,遣使來表示抗議,並要求交還失地的舉動應該在做試探...李天衢心說這是楊行密要談明白,關於他與梁國密議之事,我又已得知了多少詳情......

本來李天衢也沒打算親自接見這吳國來使,打嘴仗的事仍是交由李振去辦便是。不過聽聞過楊行密派來的這個使臣名頭之後,李天衢決定尚還是上朝召叢集臣,並親自再與此人打打交道。

因為楊行密派遣來的這個使者,若按正史線走,以後應該是會獨攬吳國軍政大權的徐溫。

眼見徐溫站在朝堂中,正義正言辭的在為他主子楊行密抱不平,李天衢把胳膊肘架在龍椅上,單手托腮,目光卻瞄向了位列大殿內一側的嚴可求。

汴京皇城垂拱殿,也是按正史宋朝皇宮格局那般規模並不算很大,所以李天衢目所能及,大概也能瞧見嚴可求正斜楞著眼,打量站在大殿中央正賣力演說的徐溫。雖然瞧不清他臉上細微的神情變化,但是大致也能看得出來,嚴可求打量徐溫的表情,就好是在瞧著個賊喊捉賊的廝鳥一般......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