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海軍節度使劉守文,得知劉守光叛亂囚禁燕王,也已兵發幽州揮軍討伐。可是那劉守文當年統領大軍,卻為淄青軍王節帥、劉副節帥殺得潰敗,本就無統兵之能。他先後於盧臺、玉田先後慘敗,按新近得知的軍情,竟然向北面契丹、吐谷渾諸部借兵求援...雖然燕國先前為我軍殺得大敗,只得棄了棣州,又割讓德州求和,也決計不敢再招惹我朝。
可是劉守光、劉守文兄弟反目廝殺,卻要招致北面異族引兵入燕雲之地,這隻怕是引狼入室。方今吐谷渾人大多依附於河東晉國,與沙陀族裔雜居生活,更兼當年族長赫連鐸為晉王襲殺,聲勢早已大不如前。
可另有不少吐谷渾部族投往契丹...聽聞契丹痕德堇汗連破小黃室韋、破越兀、兀古、六奚諸部,另有于越契丹官職名,位比宰相而還掌軍政大權)耶律阿保機兼併近鄰部落,使得契丹愈發豪橫...燕國內亂,若讓契丹坐收漁利,侵奪盧龍、橫海二鎮...卻不是也要與我朝接鄰?只怕日後北面也有邊患......”
李天衢聽聞手上動作略一停頓,按他想來,本來史載線的劇本應該是:就算劉守文打不過劉守光,而向契丹、吐谷渾借兵,此舉固然致使劉守光立刻又招架不得,而險些被他兄長討伐成功......
但劉守文在明明已是自己的親兄弟囚禁了父親,而當即反目的打仗時節,卻偏偏要在陣前惺惺作態的矯情,遂被臨陣生擒,讓他親弟弟劉守光從眼見便要落敗,立刻扭轉戰局反殺成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果事態仍會按著正史的劇本走下去,李天衢本來心想正按著先前的顧慮,燕國的內鬥也就不必摻乎進去。然而以往剖析時局走向,乃至揣度這個時代與自己打過交道的梟雄、名將、能臣的性情時,李天衢自知也習慣了先想他們的史載事蹟,然而這也導致自己會有些慣性思維。
然而聽了解青這一番話,李天衢也忽然意識到一件事:
燕國盧龍軍,掌控的疆土主要正是集中在以後的燕雲十六州,如果說劉守文、劉守光兩兄弟之間的內鬥廝殺,結局也會出現變數,那又會致使時局朝著哪個方向演變?
李天衢躊躇片刻,臉上表情漸漸的卻又舒展開來,他長吐了一口氣,繼而說道:
“總之且先觀望北面戰事,再做定奪。劉仁恭有野心自霸一方,卻也又太過奢靡放縱,而他那逆子劉守光觀其行跡,若是由他掌權,只怕暴戾恣睢,比起他老子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朕先前不願意趁勢往北面進取,一來有晉王這層顧慮,要對付燕國,還是要由他來出手;二來中土諸國紛爭,我朝取燕雲之地,卻也實在沒有必要再牽扯到契丹分散軍力......
只是如今劉守光統領盧龍軍、劉守文統率橫海軍兩相內鬥征伐。朕即便無意插手,可正如你所言,劉守文借兵契丹、吐谷渾,確有引狼入室之患...燕國內鬥那場戰事,若是劉守光勝出,迫使契丹知難而退還罷。
可倘若是劉守文借契丹、吐谷渾的兵力一統燕國盧龍、橫海兩鎮..有機會急於河朔,乃至南面中原疆土,正值勢大崛起的的契丹諸部,又如何肯輕易退去?是以他們相爭,如果是劉守文勝出,到時便也不必再顧忌那許多。我朝直接揮軍北上便是,晉王那邊,朕自會好生應對,而重中之重,則是絕不能讓契丹人的勢力會侵入到燕雲之地!”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