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1335章 國君都跑了,這個藩屬國徹底亂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35章 國君都跑了,這個藩屬國徹底亂了 (1 / 2)

“賢侄既是塞外出身,又在契丹中素有威望。朕委派至至勝州統掌一方,與朔方、府麟、大同諸地能互為掎角之勢,你便可招撫契丹部族,避免無謂的廝殺。即便敵眾執迷不悟,周圍各地有重兵屯駐,相互救應......

如此以恩威並施、寬嚴相濟之法,諸部招撫契丹降從。按朕想來,賢侄豈不是最合適的人選?日後累功轉遷,朕自會遂了你的心願。既然賢侄說要報效我朝,這大好的機會,不是就在眼前?”

聽李天衢繼而又侃侃言道,耶律倍面色猶疑、言語支吾,卻也沒有再推諉的藉口...何況他也察覺到,雖然魏朝帝君笑吟吟的甚是和善,可一番言語下來,也讓耶律倍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事已至此,剛才還口口聲聲都說遵從旨意,願肝腦塗地,這個時候又怎能抗旨不遵?

耶律倍遂躊躇片刻,到底也只能狠狠的一咬牙,俯首躬身,而向李天衢回覆道:

“這...臣謹遵聖旨,絕不辜負陛下重託.......”

這場宴會從表面上看來十分融洽,只不過耶律倍發覺李天衢隆重厚待,差不多也可說是表面功夫,實則也是在暗中施壓,迫使他不得不遵從...既然領了聖旨,也只得走馬上任,只安頓不過幾日的功夫,耶律倍一眾人等便又往振武軍勝州的方向趕去,看上去儀仗風風光光,實則耶律倍此時心境便已有些忐忑不安......

...李天衢稱呼耶律倍為賢侄,看似對他非常友善親近,但也的確是當著面擺出副笑臉,實則背後則握著把尖刀...因為耶律倍即便文化修養極高,可是李天衢卻很清楚對方私下那令人髮指的癖好:

嗜飲人血,殘虐侍女。

人性複雜,耶律倍的確有聰敏好學、知書達禮的一面,可是他另一面的秉性則是刻急好殺、極端暴戾。他時常要在姬妾的身上扎個洞吸吮鮮血,還會對奴婢侍妾動用火烤鐵烙的刑罰,甚至還要挖出她們的眼睛,以滿足他病態的嗜好......

正史中流亡後唐期間,明宗皇帝李嗣源便曾賜夏氏於耶律倍做側妃,然而發現自己被許配給了一個吸血人魔之後,夏氏便差點被嚇瘋,哭爹喊孃的求情出家削髮為尼,只盼著能夠遠離耶律倍。所幸因與宿將夏魯奇同姓便歸於其家,有權勢倚仗,才得以保全性命逃離魔爪。

按史書記述,耶律倍就是從契丹出走,直至投奔中原之後這種病態的嗜好就變得愈發嚴重起來...那麼無論他投奔的是後唐還是魏朝,如今私底下必然已是個吸血成性、喜好挖眼火灼女子的衣冠禽獸,秉性已然形成,也是無法改變的了。

所以別看耶律倍在公開場合談吐舉止得體、行為落落大方...按後世的說法,他就是個有權有勢,身兼藏書家、陰陽學家、翻譯家、漢學家、畫家...等多層身份的高才之士,同時卻也是個每次獸性發作,卻都能免於法律制裁的變態連環殺人狂。

這也就是李天衢絕對不能容許耶律倍在中原安家的另外一個原因...否則如果任由他定居下來,去納妾買婢,那麼屆時不知又有多少漢家女子要受耶律倍的虐待殘害...而且這個人,以後也必然要除了。

所以即便魏朝正值強盛時期,並非似正史線中的後唐那般動盪不安,耶律倍更有可能有所顧慮,不會輕易的派遣親信與他兄弟耶律德光密謀而意圖不軌,可是李天衢就是要逼得他不得不反。

畢竟現在的耶律倍,心態就如同一隻把腦袋埋進沙子裡的鴕鳥。他想在中原腹地定居,也免得與自己北面的同胞見面尷尬...可是李天衢表面對耶律倍給予優厚待遇,實則暗中潛移默化的不斷施加壓力。他只會越發的焦躁不安,那麼也極有可能鋌而走險......

而耶律倍一旦試圖與他兄弟耶律德光重新聯手,李天衢心說我正可以將計就計;就算耶律倍不會如原本的軌跡那般,打算做為內應協助契丹對中原不利,可是他惡性難改,早晚還是難逃一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