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契丹治下的漢人,絕大多數還是屬於遭受壓迫的群體。也還沒有經過家傳幾代的時間沉澱,而對後來的遼國形成歸屬感...中原王師收復漢家失地,想必也會得到當地以漢人為主的軍民響應。
然而聽李天衢說罷,趙紳登時面露難色,又有些支支吾吾的回道:
“可是...契丹陳兵于山海關以北,盧公帶領十萬漢兒軍民南歸,便已甚是冒險。就算能以轉運軍資、督檢軍旅的名義搶奪城郭,只怕難以固守下去...畢竟營州治下,尚還有阿苔、嚼米、粵質、奴皆、黑訖支...等諸部奚人,契丹如若得知平州漢軍投順天朝,又取營州、錦州等地易幟歸附,必然要調動大軍征討。
而天朝王師,與契丹兵馬於薊北燕山、山海關一隅南北對持,難以發兵救援。如此一來,盧公誠心歸順天朝,縱然有心引領平、營、錦...等各州乃至當地漢人軍民重歸漢地,可終究是獨木難支,屆時豈不是要累害得遼西心向中原的漢兒招來滅頂之災?”
“你怎知朕無法發兵接應盧文進奪下遼西諸地?就算走陸路北上,契丹軍旅也必然會在山海關一隅全力阻擊...可是我朝不是還能走水路轉運兵馬?”
李天衢說著,眼中似有精光流轉,隨即又道:
“平州南隅瀕臨渤海,盧文進既然暫掌當地軍政事務,要接應我朝舟師在海岸登陸,對他而言當然也不是什麼難事。之後盧文進儘管詐開各處治所城門,待我朝兵馬佔取城關,再由他協同招撫,對各處漢人軍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而讓遼西諸地重歸中原漢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據朕所知,盧文進在諸部奚人當中,似乎也有些威望吶...何況朕自有安排,去同聚集於營州的奚族好生交涉一番...如今反而是契丹後院失火,耶律阿保機統軍與朕對持於薊北,又能調派多少兵馬去攻打平、營等幾處軍州?而如若遼西諸州易幟歸順中原,又有我朝軍旅駐紮,則可以對山海關北隅的契丹兵馬形成夾擊之勢,如此我朝自幽、薊發兵,打通道路,連線遼西諸地,那麼你們又怎會孤立無援?
退一萬步講,盧文進不必急於帶領十萬之眾南下前來投順,巧取營、錦等州府,就在遼西公然易幟...契丹調遣兵馬前去討伐,形勢再是不濟,也可以於平州南隅登船,走水路南下,而受我朝庇護...朕不是讓他上刀山、下火海,這還有什麼為難的?”
李天衢侃侃而談,又是一番言語下來,趙紳聽得一時語塞,也不知又該如何推搪,腦筋也有些轉不過來了...然而瞧著這廝仍然面帶猶疑,李天衢突然一拍帥案,直駭得趙紳渾身打了個激靈,他再顫巍巍的抬頭望去,便見魏朝帝君面露煞氣,目光如電,而冷冷的凝視過來,旋即疾聲厲色的呵斥道:
“按說爾等追隨盧文進投從契丹,無論當初是否為勢所迫,可畢竟一直為外族賣命,又屢屢難犯侵害漢民同胞,本來按理難恕、依法難容!可是較之那些不惜引狼入室,助契丹禍亂中原,而企圖得外族扶植的鷹犬走狗,姑念盧文進尚還知道愧疚,而且的確能夠協同我朝,儘早招撫遼西諸地漢民重歸漢地,所以朕便給他這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就算朕仍許以盧文進官身爵祿,爾等也不至因先前罪過而受清算,便能為我朝所用...但是你們先前做的勾當,的確是要受中原漢兒唾棄,盧文進有了這等建功立業的機緣,就算不會徹底洗白了名聲,起碼他贖過而建功,這也算做出個交代...可是你卻還是這般推三阻四,妄圖與我朝討價還價,這又是何道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