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1038章 寧投魏朝,不降契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38章 寧投魏朝,不降契丹 (1 / 2)

這場仗,我到底該不該打?

王彥章態度強硬,根本沒有把契丹大皇子放在眼裡,當然也激得耶律倍心中登時漫起一股殺意...然而他進退維谷,也無法橫下心來索性便與魏軍拼個你死我活。

而耶律倍可不止是聰穎好學,先前討伐主要棲息於後世內蒙古東部地界,盛產良馬,以主遊牧副漁獵為生計的烏古部時,耶律倍便作為先鋒都統揮軍開路,大破敵軍,而俘獲牲口一萬四千餘頭,車乘、廬帳、器物二十餘萬...而迫使烏古人舉部歸降於契丹。

而按正史軌跡,耶律倍也仍會奉旨經略燕地,還一度打到了義武軍定州地界,而為契丹領土擴張立下不少功勞。所以他在長期受漢家文化薰陶的同時,也仍保留著北地遊牧民族剽勇好戰的一面。

然而魏軍主帥王彥章,卻完全不將他放在眼裡...耶律倍心中忿恨,他心想如果在麾下諸部兵馬,乃至趙德鈞、趙延壽等漢人臣子的面前服軟認慫...這豈不是威嚴掃地?

可是如果選擇與魏軍交戰,也將很難收場...耶律倍也還清楚的記得他父皇曾提醒自己,現在還不宜與魏帝李天衢公然決裂,畢竟魏朝可不像後唐那般國力已頹,要與這個正值鼎盛的帝國開戰,也務必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才是。

更何況父皇眼下統領十萬之眾,眼下仍在當年唐朝隸屬於單于都督府治的振武軍治下鎮撫地方;盧龍軍方面蕭阿古只、王鬱、韓知古等將領也已押運大批財帛糧秣,漢人百姓相繼趕赴遼東,而另有要務...耶律倍心想王彥章絕非易與之輩,還不知又將會有多少魏軍相繼殺至幽燕地界...如果戰端一開,也不止是幽州打不下來,最終要吃大虧的不還是自己?

正當耶律倍猶豫躊躇之際,環繞著薊縣城郭的魏朝、契丹雙方兵馬仍在劍拔弩張的相互對持著...其中不少契丹士兵面對氣勢洶洶的魏軍將士顯得有些畏懼,然而王彥章帶領軍旅狼口奪食,也有些契丹將官軍卒猶如被激怒的野狼,他們一個個咬牙切齒,骨子裡帶著的剽悍凶氣按捺不住,而隨時準備著撲殺上去。

反觀魏軍的陣列更為嚴整,軍將士卒人人橫眉冷目,面色如鐵。任何一方的挑釁如果再強烈些...只怕雙方這場激戰,便已是在所難免!

而薊縣城頭上方,後唐盧龍鎮餘部牙軍,就眼睜睜瞧著外面魏朝、契丹兩軍對持,大概也能看出來他們雙方這是因爭搶攻打薊縣而互不相讓...就在眼皮底下,瞧著兩夥敵軍把自己當成你爭我奪的獵物,據守薊縣的後唐餘部將士心情自然也是相當的複雜......

先前雖然打退了契丹軍旅的幾撥攻勢,可是攻城部眾走了一批,又來一批...滾木礌石、灰瓶金汁已經消耗大半,就連城內大片的房屋已已拆光,搬運圓木磚石至城頭,而充當守城用具。

如今不但守具、糧秣已消耗大半,守軍死傷慘重,也不得已也只得徵用大批百姓一併死守城關。薊縣城內到處都有壘起的土堆,滿是修補的痕跡。民夫壯丁一次接著一次搬運沙袋填補城牆崩陷的豁口,或是於戰事膠著時,也要直接奔至城頭舉起磚石往下砸去,幾場防禦戰打下來,也付出了大量的性命......

如今城內守卒百姓,大多也都如行屍走肉一般...還有些不願意自己乃至妻兒家小在契丹人的刀口下忍辱屈從的百姓,臉上絕望悲慼之色也顯得愈發的濃郁...就算還能抵擋住敵軍的幾番攻勢,但是死守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固守城郭,也看不到半點希望,無論是盧龍鎮餘部牙軍將士,還是薊縣城內的尋常百姓,心態也就難免愈發的訊息悲觀。

然而如今不但是契丹人,就連魏朝大軍也已殺至城前......

只是王彥章統領麾下精銳騎眾,迫使薊縣城南的契丹軍隊讓出一條道路,迅速又與耶律倍針鋒相對,這倒也有些出乎於意料之外。城頭上那些面帶疲色,眉宇間也滿是憂慮計程車卒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而一員盧龍軍指揮使怒目瞪視著城外敵軍,他把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又不住忿聲恨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